儿童公园,位于古城区东南部,占地面积1.4公顷。20世纪80年代建成。园内设有儿童生日乐园、小火车、电子游艺机、电马、航天站、嬉水池、地下游艺室、小动物园、战斗机陈列坪和幼儿综合活动区等儿童活动场地与设施。建于唐末五代的古迹拜将台位于园内,是公园最高点,台上今辟为电动游乐场。 红旗大道是著名的“江西省园林路”,其自东而西横贯赣州中心城区,是赣州市的一条形象大道,以其颇具特色的绿化闻名于省内外。原红旗大道长3916.4米,规划道路红线宽80米,分东、西两段。东段长1727.4米,路幅宽66米,车行道宽26.2米,人行道宽12米,绿化带宽27.8米。西段长2189米,路幅宽69米,车行道宽29米,人行道宽12米,绿化带宽28米。2007年起,红旗大道西延工程将延伸至章江边,东延工程将延伸至贡江边。迄今,这条绿色长街仍是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中最宽广的一条城市道路,可与省会南昌的八一大道相媲美。 红旗大道西延步行广场,位于三康庙转盘和滨江大道之间,规划面积约4.26万平方米。 红旗大道1955年首次规划。结合古城区南部古城墙的拆除,1959年3月动工兴建,通过发动全城人民义务劳动参与共建,土方工程到1960年2月基本完成。1965年底东段铺设沥青路面。1971年6月西段铺筑水泥路面,1977年东段铺筑水泥路面,1985年西段车行道拓宽路面。2003年市政府筹资对大道进行维修罩面改造,对机动车道进行维修并铺上沥青。2004年市政府对大道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全面改造。
红旗大道绿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在东段建成分车带花坛64个。同年,开始在大道两旁种植行道树,至1964年完成,树种以枫杨、白杨为主,是赣州城区第一条有绿化带的道路。 红旗大道是目前赣州市最长、最宽的一条中心城区干道,它的绿化既满足了组织城市交通的需要,还发挥了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保护环境卫生,丰富城市艺术面貌的作用,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红旗大道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其绿化成为展示城市建筑艺术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它代表、展现了赣州城市风貌,集中体现了赣州的城市景观特色。红旗大道整个绿化在 造景素材的选用、造园手法的运用以及色彩处理上,始终贯穿“独具特色”的原则,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园林素材,着重植物造景,适量运用园林小品和地形处理,创造了景色丰富、生机勃勃、雄伟壮观的城市街景。红旗大道绿化由林阴道、分车绿化带及南门文化广场组成,绿地面积达11.7公顷,植物多年生长良好,布局有章法,绿化效果好。整个绿化以绿化带为铺陈,以林阴道为主曲,以南门文化广场为高潮,犹如一篇跌宕起伏的乐章,主次分明,富于变化,和谐统一。
红旗大道林阴道于1984年建成,长2586.6米,宽24米,面积6公顷多,基调树种为赣南的香樟,其多层次、高品位的绿化为全国罕见。种有近30种乔、灌木,植有花草、绿蓠,品种丰富,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构成一道绿色景墙。炎炎夏日,两侧绿荫宜人;隆冬雪飘,树木玉叶琼枝。1999年撤地设市后,市对全线第一条林阴道进行改建,加高花池边缘道牙石(以瓷板贴面),间伐、移植部分乔灌木,大面积地以植物合果芋、红背桂、鸢尾等覆盖裸土,使其旧貌换上新颜。 南门文化广场,位于红旗大道中部,是整个绿化的最亮点。由东、西园,中央叠水池,分车绿化带,中心花坛组成,面积近4.1公顷,是一个集观赏、休闲、娱乐、交通疏导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广场。1999年,南门广场改造,拆除东西围墙,是赣州城区第一个拆墙透绿工程,改建后更名为南门文化广场。广场绿地的改建采用自由式、开放、简洁、明快、增加视线通透性的设计手法,又基本保持原南门广场绿地的轮廓线。拆除围墙后的东、西两园环境幽雅,建成大面积的观赏草坪,并栽种各种花木,湖、桥、雕塑、喷泉点缀其中。同时因地制宜在两园各增设一座露天表演舞台。广场中央与文清路交接处新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叠水池喷泉。分车绿化带、中心花坛以植物构成图案,新颖别致。绿地内设置了水底灯、庭园灯、草坪灯、音响等现代造园设备,充分体现出现代园林气息。2001年,配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继续对广场绿地进行了建设完善。拆除东、西园临时建筑,恢复绿地900多平方米。为使广场美化亮化和谐统一,广场绿地内分别增加中杆灯、空中玫瑰、彩色射灯、双排双挑灯,建筑物安装霓虹轮廓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景致更加迷人。改建、完善后的南门文化广场成了广大市民的一个主要活动场所,成了赣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了外地游人必前往观光的城市中心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