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城市环境,中心城区的建设着重塑造城市特色。对中心城区主干道和“三江六岸”滨江地段周边城市空间、建筑环境、夜景工程、绿化、水系进行严格控制,引导城市空间、水体、绿地构成有机结合的整体。使章江新区滨江两岸的生态美、自然美引入城区。同时,在建设中体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中央金脊”发展理念,沿城市“中央金脊”规划一个3.5平方公里以绿化带串联的环境优美、尺度宜人的城市公共活动带,作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功能,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标志的核心。在古城区,做好重要节点的打造靓丽的中心城区城市景观。21世纪以来,古城旅游景点建设加快,章贡区6个旅游景点(即马祖岩森林公园、栎木坑公园、杨仙岭风水文化旅游区、宝葫芦农庄、五龙客家风情园、中华儿童新村)和4个“农家乐”系列小基地(即新农村建设观光小基地、农家体验小基地、渔场垂钓小基地、原野休闲餐饮小基地)独特风景成了新的亮点。
“十一五”期间,赣州中心城区将形成“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一核”由“三心”组成,即章江组团发展主中心、河套组团复兴副中心和新世纪组团创新副中心,三个城区组团的功能将以服务业为主。“两翼”,即东翼包括梅林组团、沙河沙石组团、潭口组团,西翼包括虎岗组团、水西组团、黄金组团、桃芫及蟠龙组团,这些组团的功能将以制造业为主。现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对赣州中心城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产业是城市的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化只能是空心化。对赣州来讲,关键要突出中心城区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其吸纳、集聚二三产业的能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特别要依托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章贡区沙河工业园两大工业园区,及水西有色冶金工业基地和梅林工业园区,大规模地集聚和提升区域块状特色经济,以园拓业,以业兴城。 2007年,赣州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5.2%;中心城区建成区已达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2.1万人,这意味着千年宋城赣州迈入了大城市的行列。同时,进入了“双拥”模范城市行列。2011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7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0万;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0万,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交通运输便捷、产业经济集聚、辐射带动力强,最适合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同时通过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三城”同创活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007年中心城区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再用3至5年时间,跻身国家卫生城市。
(图:将建成的章江大桥)
作为历史文化古城,赣州布有古代城墙、城门、子城(皇城)遗址、护城河、浮桥、街道、民居、福寿沟,和石窟、寺庙、塔、楼、台、亭,如通天岩、慈云寺舍利塔、玉虹塔、文庙、郁孤台、八境台、寿量寺、夜话亭等,已整修或重修,同时开辟了各种类型的公园,如赣州公园、八境公园、滨江公园、儿童公园、南门文化广场东园与西园等。随着现代娱乐活动的兴起,赣州也先后建起宝葫芦农庄、客家风情园等。古城郊的自然山水及人文风景,不断得到开发,如峰山、马祖岩、通天岩风景区,都已成为游览胜地。作为古城和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不仅展现着宋城的风貌,同时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也显示着现代化的新姿。 现赣州中心城区在迅速扩建发展中,2007年起,中心城区将强化镇域功能定位,制定了加强功能卫星镇建设的发展思路。如将水东镇建成生态保护、生活居住、历史文化名镇;将湖边镇建成集生态居住、社会服务、消费服务、科教文卫等于一体的功能区域;将水西镇建成为服务于通天岩、宝葫芦等景区(点)和水西有色冶金基地的旅游工业服务型卫星镇;将沙河镇建成依托沙河工业园区、杨仙岭风景区、蔬菜批发市场,集工贸旅游为一体的服务型卫星镇;将沙石镇建成发展瓜果、花卉和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以及旅游休闲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特色卫星镇。通过功能卫星镇建设,使各镇域成为功能各异、与城区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特色区域。即城东至沿坳新城区(部分街道路巷已命名),相接有梅林卫星城(1969年始建的赣县县城);城东南至五里亭即火车站新城区,相接有沙石镇卫星城;城西南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连成新城区,相接有蟠龙镇卫星城也在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