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书院,位于梁屋巷。它是徽州商人在乾隆年间构筑的一座会馆。徽州是古代新安郡的辖地,而徽商一向以儒商自居,所以尽管会馆是地地道道的由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建筑,却也要标以儒学的标志,以示徽商的文化品位。 东门井,位于东门井巷口。是古代赣州城的一口有名的水井,其出水量大,水质清凉,是灶儿巷街区一带居民的主要生活用水水源。在明代末年,水井旁边还创办了一座名为万源酒栈的酒作坊,利用东门井的优质井水酿造米酒,并一直延续了300多年,为赣州名酒——章贡酒的发源地。时至今日,在万源酒栈的旧址上,仍有民间的小型作坊继续在此酿酒,真可谓酒好不怕巷子深。 与灶儿巷垂直相交的六合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最繁华的街区,这里还保留有两栋民国时期建造的,带有浓郁西式建筑风格的酒楼——群仙楼与宾谷馆,其中宾谷馆高四层,是当时赣州城最豪华的酒楼,蒋经国在赣州任专员时,许多重要的宴请都在此举办。 灶儿巷内原有座赵公庙,清朝末期,赣县商会成立时,会址就设在赵公庙,至解放前一直是赣州商会的办公地点;由商会组建的民间消防机构 “保安水龙总局”也位于此地。解放后,章贡区商会和工商联在此地办公并沿延至今,这也充分反映出灶儿巷街区作为赣州城古代的商业区,其历史发展的渊源和鲜明的脉络。 灶儿巷的古老“董府”经过修葺焕然一新,是观赏客家民居的精美建筑,品味客家美食,感受客家文化的浓厚氛围的极佳点。
1999年,赣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等单位编制了《赣州灶儿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之后,对灶儿巷街区进行了整修。整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所有的供电、电视、电话、自来水杆(管)线采取了下地沟布线,对街巷地面进行了全面改造,恢复了古代条石中铺镶边、漫铺鹅卵石的传统地面铺作工艺,并且对所有的临街立面,按传统建筑工艺进行了修整。经过整修后的灶儿巷,基本上恢复了历史上灶儿巷的文化风貌。从而使灶儿巷这条幽深的小巷,又再现出它那独具品位的历史文化风韵。 (四)通天岩风景名胜区 通天岩,位于赣州古城区西北约10公里处,是一片由中生代发育较好的丹霞地貌景区。景区主体由摩砂岩山组成,多天然岩洞,其包括3个山坳、4条山脊和10多处岩穴。这里岩深谷邃,沟壑纵横,幽泉涓涓,林木繁茂,石穴玲珑,赤壁凌空,风景秀丽。景区中心“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得名通天岩。自古就是避暑游览胜地。
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分为东岩与西岩两大部分,东岩为古代摩崖造像题刻区,西岩为现代休闲游览区。东岩是景区的核心与精华,主要有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5处。 唐末,通天岩便被开创为石窟寺;到北宋,石窟寺的开凿达到鼎盛时期。时至今日,通天岩仍保存有从唐末到南宋的摩崖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初期的摩崖题刻128品。 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造像,分为四组:一是唐末在通天岩与翠微岩相交处开凿的8尊菩萨像,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其中的观音菩萨保存最完好,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二是北宋中期在通天岩山崖上部开凿的五百罗汉拱卫毗卢遮那佛的组群造像,规模最大,气势宏伟。三是北宋后期以明鉴和尚为主施造的单龛十八罗汉像,沿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一线分布,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四是南宋初,朱氏在翠微岩施造的弥勒佛等造像,是通天岩古代摩崖造像的终曲。 通天岩石刻造像均佛教题材,多北宋时作品,翠微岩部分雕刻颇类隋唐风格。石龛造像遍布在峻峭悬突、凹深多姿的崖壁上,而宋代以来的名人题刻分布在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景点的崖壁上。北宋时,阳孝本曾隐居于此,郡守林颜题名玉岩。苏东坡贬官岭南,途虔州,于此会阳孝本并赠诗题赞。 石窟保存的128品题刻中,始于北宋,历南宋、元、明、清、民国共900余年而未曾间断,计有宋刻47品、明刻38品、清刻12品,民国刻的6品,其余的年代不详。在这些题刻中,以宋代的胡榘、李大正,明代的王阳明、唐邦佐等人的题刻为上乘之作,特别是王阳明的题刻,对其后的题刻影响极大。王阳明曾在观心岩讲学,他游通天岩后,于崖壁题诗:“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汪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从此,游人依韵唱和者尤多。龙虎岩原有宋、元、明、清题刻计21品,1947年被国民党军队在此构筑军火库时炸毁了。2007年,景区已组织人员将14品元朝石刻恢复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