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到了这些家喻户晓的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使读者了然于这些作品的来历。作为一个"亲历历史"的摄影记者,处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波心",除用镜头忠实地再现历史,当然也有自己在镜头之外的观察与体悟,本书在诸多地方凸现了这些历史细节,有些的确颇耐人寻味。比如,还是"文革"前夜的毛泽东,他在自己的家乡滴水洞度过的"谜一般11天,就有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值得回味。如书中写到:"当时的中央委员刘少奇等只知道毛泽东到了湖南,却不知道他住在何处,甚至江青也说不清方向。当然,了解真实情况的是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每天从北京派专机为毛泽东传送文件。"钱嗣杰回忆道,"住在滴水洞的毛泽东寡言少语。神情凝重,不像以往那样与工作人员交谈,工作人员也生怕打扰他的思绪,连运送东西都尽量绕道走。"这些文字里就透露出诸多信息。还有,毛泽东在韶山宾馆接见湖南地方各级负责人时说的那一番话也颇意味深长。他说:"以前我带你们长征,现在,我又要带你们'长征'了。"离开韶山时的一幕也值得关注:"警卫员打开了毛泽东的车门。本来,主席应该上车了,可是他又从门楼的水泥斜坡走了回去,在客厅的长沙发上坐了下来,东看看,西瞧瞧,一句话也没说,后来还喝了一杯'韶峰云雾茶'--他不慌不忙地喝完了最后一口,还把茶叶捋到口里。之后,毛泽东慢悠悠地站起身,一步一步缓缓地走出一号楼,钱嗣杰看出他的步伐显得很沉重。"这些细节,都表现出毛泽东"临战"前的心态,完全符合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当时的历史情境,我不知道以前是否有人写过这些情景,我是第一次读到,倍感本书的历史价值。
《新闻老照片的背后》一书所叙几乎贯穿传主的一生,使我们看到了一位著名的红墙摄影家的成长过程,他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的忠于职守,勤奋努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还是,他用他的摄影镜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这些历史性的镜头已经深深地印入了共和国的历史记忆当中,也深深地印入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中;现在又由这样一位历史的"在场者"给我们讲述这些镜头背后的故事,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在场者"的鲜活观察与感受,使我们这些读者也有了真切的历史感与立体感,它就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而且是十分难得的史书。书中已经附有诸多的照片,确实给人以图文并茂之感,但我在一口气读完,深深被吸引之余,还是不觉插图之多,而觉其少,这是因为仅书中所提及的那些"历史性的瞬间"就很多,吸引人去一一观赏,值得人深入探究,或许囿于书的篇幅,我们期待还有别的机会能通过这些"瞬间"去洞察历史的奥秘,感悟历史的瞬间与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