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钱老拍摄的毛主席畅游长江的照片。新华网翻拍
新华网:在您给毛主席拍过的众多照片中,您个人最喜欢哪几张?
钱嗣杰:毛主席畅游长江,向大家挥手致意那张我比较喜欢,而且主席本人也很喜欢。那是一张富有象征意义的照片,很快,“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就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口号。
还有一张是1966年10月1日晚上观赏烟火,主席本来在天安门城楼上,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扭头就从城楼上下来到了金水桥那儿一站,下面都是观众。大家就说主席怎么下来了,这时服务员想给主席搬个椅子,让他坐在桥上。主席拒绝了,席地而坐,老百姓一下子都涌了上来。那张照片就叫“主席金水桥席地而坐,和首都观众共赏节日烟火。”
另外,就是开第九次党代会的时候,有一个镜头是毛主席在主席台上笑咪咪的,回忆七大是哪些人,八大是哪些人,九大是哪些人,结果大家哄堂大笑。那个抓拍的瞬间我个人也比较喜欢。
新华网:在您眼中,毛主席是个什么样的人?
钱嗣杰:我个人认为,毛主席确实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在我的摄影生涯中,也去过不少国家,参加过多次重大的国际会议,我有时也比较,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像毛主席这样全才的。他是集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
主席很爱读书,古今中外的书他都看。通常国庆过后,10月底或11月初,我们就去南方了。那个时候主席冬天基本不在北京过,一般去武汉和杭州住得多一些。一去就是好几个月,每次我们都会带五、六个大箱子,里面全是书。
在“红墙摄影师”眼里,周总理最好拍
图为钱老拍摄的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照片。新华网翻拍
新华网:您曾经给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三位领导人都拍过不少照片,网友很好奇,不同的领导人拍照都有哪些特点?
钱嗣杰:给中央领导拍照要掌握每位领导的特点。那时,我们每个摄影记者出去带2台相机,一个是120(底片),一个是135(底片)。
虽然我跟在毛主席身边好几年,但是,我从来都不敢对主席“摆拍”。主席有一种威严,那时候相机还是胶片的,一个动作最多也就2、3张,只能是摄影记者自己找角度,想办法。
周总理就不同,他比较随意,而且对记者很熟悉,知道记者需要什么。记者们都把他看作长辈,就像是单位的领导一样,和他商量稿子这么写行不行,照片哪张比较好等等。在大家眼里,最好拍得也是总理,他长得帅气,又有风度,不管笑不笑,气质都很好。而且,我们和总理比较熟,有时候我也敢对他说“总理,再过那边一点儿。”通常他都会照顾记者,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拍小平同志,也要注意他的特点。我记得有一次他要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发言台是按照西方人的体格设计的,于是,我就和他们秘书处的同志说,希望能在台子上加一格。小平同志站在这个加高的台子上,拍出来的效果才会好看。照片出来后,小平同志本人看了也很满意。
图为钱老(右二)和周总理、陈毅元帅的合影。新华网翻拍
从万隆会议到邓小平访美,新中国外交地位逐步提升
图为钱老拍摄的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照片。新华网翻拍
新华网:您曾经作为随团摄影记者参加了1955年万隆会议、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以及1979年邓小平访美等,您怎么看待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地位的提升?
钱嗣杰:应该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是一步步奠定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这一点,每次出去我们都会有很深刻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