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近两年,联线以研究开发为基础,应用为目标,开发出一批新的展品和展览形式,深受游客欢迎。
在红岩魂陈列馆里,《红岩》小说与红岩人物的对比介绍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许多游客拿出笔认真地记录,还有的在拍照记录。
在烈士墓的红岩小剧场,联线原创的《红岩魂形象报告剧》、《小萝卜头》、《血铸红岩》等剧目正在上演。下午5点左右,还有一长队游客在小剧场前排队等候入场。
“今年的参观人次已达283万,以前全年最高才223万。”厉华自豪地说。 红岩的影响远不止于重庆。早在1988年4月30日,《红岩魂》巡展的前身《歌乐忠魂、世代英华》首场展览就在广州举行。“当时,一年约有30万人来重庆参观,10年才300多万人,全国10多亿人,绝大多数是没有机会来的。我们应该把展览送上门给他们看。”厉华解释说。
但以当时歌乐山烈士陵园的收入支撑全国展演计划,确实勉为其难。烈士陵园管理处的同志们自己洗胶片,在闷罐车里运送展具。为了节省机票,参展人员从重庆开车到广州,在乌江边风餐露宿。条件虽然艰苦,但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是饱满的。那次展览大获成功,应观众要求,展览在广州一直展出到5月底。接下来是昆明、武汉、太原……巡展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地。
1996年,《歌乐忠魂、世代英华》改为《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览》。2000年6月,《红岩魂》又以形象报告展演舞台剧的形式,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拉开了全国巡演的帷幕。
这一场场流动的红岩展览,感染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多少人看过这些展览,但那些厚厚的留言簿记载了观众的心声。
一位大学生留言:“生命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不仅是求生存的,更重要的是为真理奉献。”
一位干部留言:“年轻的时候读了《红岩》小说,对我的世界观有很大影响,这个展览在今天又重新给了我们这一代人一种提示。”
……
如今,“红岩”已经成为重庆的一张名片,红色旅游成为重庆旅游的重头戏。去年,重庆市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75万人次,同比增长19.2%,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2.4亿元,同比增长14.9%。
走出红岩魂陈列馆,一位销售纪念品的大姐热情地向我们推荐,“《烈火中永生》,最经典的版本,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一边轻轻哼起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一时间,这些熟悉的名字在这里变得鲜活起来。
红岩精神放光芒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1985年,邓颖超重返红岩村,题字“红岩精神永放光芒”。这是红岩精神第一次被正式提出。红岩精神究竟是什么?曾经有研究者总结过,红岩精神就是一种“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对于大多数重庆人而言,尤其是红岩所在地沙坪坝区的人,红岩就是一种特殊的感情,促使人积极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