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有国酒茅台,还有航天高科技产业。”遵义市长王晓光自豪地说。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基地之一的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我国多个卫星、运载火箭等配套了多项重要产品,为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作出了突出贡献。
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经济的活力和发展的多样性越来越令人瞩目。从遵义市近期举办或即将举办的中国酒类博览会、中国国际绿茶博览会、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等一系列会展活动中,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吸引力。
“红色之旅”与“绿色之旅”交织,描绘出五彩遵义。赤水河畔绮丽风光形成的“百里画廊”、桫椤自然保护区、瑰丽的丹霞地貌,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遵义所辖的14个区、县(市)森林覆盖率已近50%,150万公顷森林中,有7个风景名胜区,22个自然保护区,16个森林公园。
建设创新型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建双创”),成为眼下遵义的新目标,这座城市正经历着细微却令人感受分明的变化。
“四在农家”描绘美好新农村
行进在黔北的山道上,青山绿水之间镶嵌着一片片漂亮的村落。青瓦白墙坡屋顶,穿木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这些典型的黔北居民与青山绿水相映衬,构成一幅幅充满农家乐的山水园林画。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湄潭县田家沟。村头垂柳轻拂着池塘水面,一片古樟树上栖息着上百只白鹭。刚从地里回来的胡淑芬在院子前的水龙头下洗净了锄头和脚上的泥巴才踏进院内。窗台下一排拖鞋显出主人和城里人一样的讲究。
黔北农村的这幅美景图画,是遵义人民坚持8年的名为“四在农家”的新农村创建活动绘就的。
“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2001年,“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首先在余庆县兴起,通过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方式,帮助农民实现“四有五通三改三建”——四有:有一条致富路子、一幢适用整洁的房子、一门实用技术、一套家具;五通:通水、电、路、电话、电视;三改:改灶、改厕、改善环境;三建:建图书室、文体场所、村务公开栏。
每年全市上万名干部带着点子、项目和资金深入到各自的创建点开展“一对一”帮扶。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专门经费,部门单位捐助建材,干部带领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四创”活动。农民花钱不多,生活却有了大变样。石块垒起乒乓球台,平整的打谷场成了篮球场,村寨、乡镇之间的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成了村民们常盼常有的赏心乐事。
8年来,遵义市投入“四创”活动的资金达10多亿元,带动农民投资和投工投劳折款近20亿元。全市实施创建点5500多个,覆盖232个乡镇、1300多个村,62万农户、255万农民受益,约占全市农村人口总数的40%。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3269元,开展“四创”的村组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
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说:“实事求是,要求我们目标远、着眼实。我们正加大‘四创’工作的力度,到明年底要使85%的农户感受到创建活动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