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延安逐渐形成的以石油为龙头的特色工业成为延安经济腾飞的翅膀。有着百年历史的延长油矿是龙头,“九五”期间,该矿坚持发扬“埋头苦干”的老矿精神,原油产量不断上升,在“九五”末实现了采炼“双百万”吨的优异成绩。在延长油矿的带动下,延安的石油开发得到迅猛发展。2008年,延安市地方原油产量达到884.4万吨,石油工业完成产值970.5亿元,同比增长17.9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77.5%。预计到2010年,延安全市原油年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建成3至4个百万吨级整装油田,煤炭产量达到2600万吨,煤转电达到228万千瓦,煤焦化达到448万吨。
“一座座山来一道道弯,绿果银棚富延安。绿色产业大发展,红火日子开新篇。”这四句被延安农民编成秧歌广泛传唱的歌词,道出了延安实施绿色产业大开发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大变化。放眼山川梁峁,绿色的苹果园、银色的蔬菜大棚错落有致。吴起县李生英老汉圈养了15只白绒山羊,他告诉记者:“咱农民不用交‘皇粮国税’了,政府又免费培训技术。我一年光卖羊绒收入就达2000多元,加上退耕还林补助和林果收入,年收入万元不成问题。”
截至2008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面积873万亩,占到全省的27%,全国的2.5%。全市林草覆盖率较退耕还林前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42.9%,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到45.5%。延安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目前,全市苹果面积达到235万亩,占全国的7%、全省的33%,总产164万吨。“洛川苹果”远销欧洲、东南亚、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在成就面前,延安人民并没有丝毫的懈怠,他们有着更为远大的雄心壮志,将努力建设好六大基地:国内一流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优质苹果生产营销研发加工基地;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之地;陕北黄土风情文化开发传播基地;全国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基地。
“延安的发展表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才能推动延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延安市市长陈强对未来充满信心。
红色经典传唱不绝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走进延安,和诗人贺敬之一样,谁的心情能不激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在延安的各大旅游景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旧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张如柏动情地说:“来到延安,我感到大学课本上的中共党史活了起来。我仿佛置身那个充满激情的红色年代,感受着延安精神的洗礼。”
在延安5808处历史文化遗址中,仅革命遗址就达到350处,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2个点,使延安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集中、最丰富、最突出的城市,由此奠定了延安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革命圣地的崇高地位。近3年来,延安市、县政府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完成了延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4个县区和7个重点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06年,启动实施“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13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11处革命旧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达5亿元。其中,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将于今年“十一”前建成开放,13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和11处革命旧址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同时,延安先后对中组部、民族学院、参议会礼堂等10多处旧址进行了维修改造,市财政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了抗大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广场和瓦窑堡、保安、吴起3处革命旧址陈列展室。2008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7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3亿元,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1996年的8倍和14倍。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66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