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档案工作者:相约档案,期限是"一生"
档案,尘封、久远、神秘;档案工作,平凡、枯燥、清贫。
可就在解放军档案馆内,我看见这样一群女孩儿,她们年轻,朝气,左看右看都与写满了沧桑的"档案"不沾边儿:参谋杨洁笑得特别甜,圆脸大眼睛像极了"瓷娃娃"福原爱;孙瑾是馆里最年轻的女博士,模样清秀,皮肤白皙;杨晓玲是"侦察员"之一,说起话来干净利落,办起事来风风火火。
她们跟所有同龄的女孩子一样,喜欢逛街买衣服,在意皮肤的保养,习惯于把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意气风发地走在大街上。可是在档案馆,她们穿的,永远是一身素净到不能再素净的白大褂。
穿不了漂亮衣服还是小事儿,这些爱美的姑娘们在整理档案的时候吃了更大的苦头:多年前档案缺乏正确的保管方法,杀虫剂、敌敌畏、六六粉、中药包…全都放在档案中用来驱虫防蛀。因此她们整理档案的时候,不仅常常被混杂着各种奇异成分的刺激性气味呛得说不出话,皮肤上还会起上一片片的红疹子。
那些起在脸上、手上又痛又痒的红疹子无疑成了她们的噩梦--"特别难看,都不好意思出门。"
即便如此,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还是一头扎在了解放军档案馆。她们说,这个地方到处都是故事,那些"老档案"们走在前面,自己也要"跟上去"。
"老档案"们有时会跟她们提起风雨飘摇的河南洛宁旧馆,有时会讲起破烂简陋的陕西秦岭后库,但更多时候,他们都在沉默地工作。"很多人一坐就是一下午,从来也没抱怨过。"孙瑾常常透过玻璃窗看到"前辈"们工作的身影,那身影像雕塑,刻在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我们现在有了电子管理、恒温恒湿的档案库,比当年的环境好得太多了。"杨晓玲说,在这样的条件下,自己的"侦察"工作,没有理由做不好。
采访的最后,杨洁带着我翻看了几份档案。其中一份的封面上,"保管期限"一栏里工整地填写着:永久。
这一刻我终于懂得,不管是"老档案"或是"新档案",档案人的"坚守"期限都将是: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