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延安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集中、最突出的城市。近几年,延安市创新旅游产业市场化经营思路,用红色故事感染人、用黄土风情吸引人、用绿色环境愉悦人,大大提高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随着暑期的到来,革命圣地延安的各大红色旅游景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一名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动情地告诉记者:“来到延安,我感到书本上的历史活了起来。我仿佛置身那个充满激情的红色年代,感受着延安精神的洗礼。”
红色故事
绝不板起脸说教
28岁的党婕睿,是延安革命旧址的一名讲解员,身着绿色“军礼服”。和一般旅游景点语速很快的知识介绍不同,她的讲解声情并茂。讲到动情处,她曾一度哽咽;讲到大生产的热闹场面,她又唱起了欢快的信天游。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不但对延安的历史如数家珍,更对民歌、腰鼓等陕北民间表演艺术样样精通,讲解中常穿插着各种形式的表演。
“红色旅游要发展,绝不能一味地板起面孔说教,必须用故事、用真情、用精心打造的产品吸引游客。”延安市旅游局宣教科科长刘晓虎说。
延安有革命遗址35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2个,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集中、最突出的城市。2006年,延安市第三次党代会把“红色旅游兴业”确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锁定建设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这一目标,2006年,延安市启动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13处革命旧址的维修保护、11处革命旧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达5亿元人民币。其中,作为中宣部“一号工程”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目前已完工,进入布展阶段,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开馆,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弘扬延安精神、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旅游业支柱地位的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更是推动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如是说。
2008年,延安市接待海内外游客7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3亿元,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是1996年的8倍和14倍。
黄土风情
做回昂扬延安人
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的毛泽东旧居,便会看到一块写着“李福爱——民间剪纸现场表演”的牌子。生长在安塞的民间艺术家李福爱创作了2万多件艺术品,光是毛主席像艺术剪纸就达120多幅。
黄河不但给延安留下壶口瀑布、秦晋大峡谷等地质奇观,还在这块土地上积淀形成了信天游、安塞腰鼓、陕北剪纸等浓墨重彩的黄土风情文化。
“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的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精神上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这种精神状态和安塞腰鼓、陕北民歌等热情奔放的黄土风情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文世龙看来,游客只有亲自打一打腰鼓、放声唱几句信天游,才能更深刻地领略艰苦奋斗、苦中作乐的延安精神。
“纵情黄土地,做回延安人”成为越来越多中外游客的热切期盼。
为此,延安精心打造了“延安过大年”、“公祭黄帝陵”、“壶口旅游节”、“安塞文化艺术节”等旅游节会,先后举办了20多次延安旅游推介活动,并组织100余人的黄土风情文化演出团赴各地演出。
“从1997年接待游客79万人次到2008年的764万人次,再到2009年上半年的466.2万人次,延安旅游事业虽起步较晚,但一发展起来就势如破竹。”延安市旅游局局长赵熙盛感触良多。
绿色环境
重现滚滚延河水
在“黄土风情”浸润下成长的“红色延安”,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片苍翠。盛夏时节,记者站在宝塔山上放眼望去,远处的山梁高坡都已披上绿装;延安城内几处革命旧址的周边也是绿树围合、花艳草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