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贵州省军区各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红色资源建设,坚持在挖掘中重温历史,在利用中激发斗志,在传播中教育大众,在弘扬中造福人民。
沿着红色足迹深入开发挖掘
省军区历届党委班子敏锐地意识到红色资源的宝贵价值,确立了“点线面结合系统开发、多渠道拓展利用价值、建规章保证常态长效、高效益融入‘四位一体’建设”的总体思路,动员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红色资源的开发挖掘。
为让红色资源“立”起来,做到观瞻有看点、教育有载体,省军区按照“先抓示范点、带动共建点、一个不漏建好点”的路子,协调落实经费2500余万元,重点开发建设了一批红色遗址、纪念场馆等红色实体。
省军区机关把黎平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作为红色历史文化景点示范工程来建设,各师级单位也分别建设了息烽集中营、青杠坡战斗遗址等10个示范点。在示范带动下,团以上单位采取捐资援建和结对共建相结合,对70个红色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了整饬和维护,参与全省96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场馆和国防教育基地历史沿革、文物史料的挖掘整理,派出民兵对25个重要遗址进行了长期执勤保护。
由于红军走过的多是崇山峻岭,很多遗迹地处偏僻,物件散落于民间。为做到“一个不漏”,省军区一边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红色课题组一道对全省红色资源进行了梳理、研究。同时,发挥数十万民兵预备人员的作用,对还蕴藏在民间的哪怕是一把红军刀、一条红军标语、一座无名坟等都进行了抢救性搜集修葺,并列入红色资源资料数据库。
黎平县侗族民兵杨兰魅祖孙三代,70多年守护一座埋有14名无名烈士的红军坟,县人武部悉知后多方筹资把这座坟建成了县国防教育基地;红六军团100余勇士在困牛山上奋勇跳崖,舍生取义,铜仁军分区对这一史实进行了精心挖掘,终让无名烈士的精神昭示于后人;红军在贵州最后途经的兴义威舍镇猪场村,贺子珍在此掩护战友受了伤,兴义市人武部积极参与修复了红色遗迹,把该村打造成了红色旅游村;为做好“四渡赤水”纪念馆展陈工作,习水县人武部组织全县专武干部、职工爬山涉水,深入村寨,先后收集红军文物367件,采集到文字、声像资料29件,还历史本来面目,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2005年,省军区配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编印下发了《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目标,绘制了贵州红色旅游大发展的蓝图。如今,红色文化旅游成为了“多彩贵州”10大亮点之一,红与绿辉映黔山秀水。
近年来,省军区先后协办了“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等,承办了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和成都军区军师职领导干部读书班现场教学等活动10余次,协助开展了“沿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全民国防教育万部电影放映等主题宣传活动;与现代传媒密切协作,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拍摄了《雄关漫道》、《杀出绝地》等一批红色影视剧,成立了“贵州省国防教育艺术团”;同时,在全区团以上单位建起了129个军史馆(荣誉室),使闪耀着人类崇高精神的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汲取红色精神滋养革命传人
扎根于深厚的红色沃壤,多年来,贵州省军区多渠道拓展利用价值,把红色教育贯穿先进性、战斗精神等各项教育活动中,增进了官兵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实践认同。省军区政委石晓说:“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是我们的优势,是教育革命接班人的一种好方法。”
省军区坚持组织开展官兵“唱红色歌曲、观红色遗址、写红色心得、看红色电影、听红色故事”,官兵们在亲身感悟中接受红色洗礼。
在各种思潮错综复杂的今天,省军区通过红色教育纯洁官兵思想,校准价值取向,扎实开展了“讲奉献还是讲索取”、“崇尚荣誉还是追求实惠”等大讨论,用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革命先辈“一切为人民打算”的人生价值追求,有力校正了少数官兵一度产生的“干得好不如关系硬”、“干事业不如谋后路”等价值偏差,涌现出了一批履职尽责的好干部,5年以来,团以上领导干部无一人严重违纪。
在战斗精神教育中,省军区组织部队在红军曾战斗过的地方,开展重走长征路拉练、赤水河畔大练兵、“模拟四渡赤水,再现神奇转折”军事演习……让红军坚定无畏的精神在官兵心中扎根、脚下延伸。如今,省军区官兵在红军精神的激励下,叫响了“到了省军区标准不降低,到了人武部事业不停步,到了预备役继续谋打赢”的口号,部队各项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