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2日、8月5日。小雨、堵车、迟到。
连续两次到朱敏家采访都因为下雨堵车迟到了……。
好在朱敏的爱人刘铮善解人意,不以为过。听到我们到来的声音,79岁的刘铮总是走出门来迎接,随和而热情,有厚朴之道。
俗语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朱敏的家住在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4号院。
80岁的朱敏是帅府后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近几年,由于身体原因,朱敏几乎一直病休在家,很少参加活动,也鲜有露面的场合。像纪念抗战胜利、红军长征胜利等活动,出面的都是她的爱人刘铮。
刘铮身材高大、面色红润。穿一件老头衫,讲话时一脸笑意,用语准确明白,很有亲和力。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社会各界的纪念活动特别多,请到朱家,出面的只有刘铮。刘铮说,他是刚刚参加完“开国元勋后代重走长征路活动”返京的。
刘铮道:“在他们中间,我是最大的一个,我象征性地走了一段。”随后就呵呵地笑起来。
朱敏家在一楼。客厅的布置和装饰,只有一个主题:亲情。
墙上挂有一些字画,其中有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的墨迹“怀远”和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铎、著名书法家启功手书的朱德诗一首。这几人的出现,让我们想起了朱德元帅的另一面,诗人和书法家。
朱敏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是进门迎面而立的朱德元帅的半身铜像,这是元帅之家的标志。二是客厅的正中悬挂的朱敏和父亲朱德的大幅合影,照片上的父女二人长着四川人特有的奔儿头。这幅作品曾作为《我的父亲朱德》一书的封面而广为人知。三是在茶几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纸,上面是用电脑打印出的“八荣八耻”……
看到我们好奇,刘铮解释说,现在不是正在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吗?我年纪大了,怕记不住,就让孩子们打印出来,放在显眼处,有事没事常看看。
常看看,刘铮无意中的一席话,激活了我们潜意识里的历史概念,岁月的风尘可能已经掩盖了许多我们熟悉的身影,但历史毕竟是不能忘记的,比如在这个家庭。
刘铮祖籍河北石家庄,是当年解放区外语学校培养出的第一代大学生,曾先后两次出使苏联。因为俄语好,1949年就随王稼祥一道出使苏联,参加使馆的筹建工作并担任翻译。1980年再次赴苏,1984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曾担任中苏友协秘书长,1992年离休。
刘铮回忆说,就是他在驻苏联使馆工作的期间,成就了他一生美好的姻缘。
1950年,23岁的中国驻苏联使馆翻译刘铮恋爱了,热恋的对象就是年长他一岁的朱敏。这在当时许多人们看来,是一个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的错配,因而远在莫斯科的中国大使馆风生水起,议论纷纷。
出于对朱敏的关心和爱护,大使馆的一位负责同志劝朱敏回国高就,想通过这种方式,阻断两人的交往。谁知,朱敏一听就急了,她说:“我爹爹不也是一个佃农家的孩子吗?看人不要看他的地位高低,首先看他人品如何,是否诚实,是否值得信赖;第二看他工作态度,看他是否肯钻研;第三才是外貌。只要他人品好,为人诚实、值得信赖、肯学习、敢负责,那他就值得 我爱。”
元帅女儿的爱情宣言掷地有声,三条择婿标准也无可挑剔。
这位负责同志见朱敏态度坚决,就说:“既如此,你必须向你的父母报告这件事。”
就在此时,恰好康克清率领一个妇女代表团到欧洲访问,借道苏联。其实,她此行还有一个秘不可宣的任务,就是要代表朱德,审查一下未来的女婿刘铮。这是临行前,朱德的嘱咐。
原来,刘铮和朱敏的恋情早已传到了老总的耳朵里,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嫁女永远是当父亲一生中最大的和最重要的一件事。
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怕刘铮难为情,使馆领导故意安排刘铮给康克清送文件,好让康克清借机了解。康克清和刘铮交谈后,笑着对朱敏说:“刘铮是个好小伙。”
经过三年恋爱生活,1952年的春节前夕,在喜庆的节日气氛中,朱敏和刘铮按照俄国人的方式,在中国驻苏大使馆里,举行了简朴而又隆重的婚礼。
喜气洋洋的朱德特地写了封信表示祝贺,并托人为女儿捎来了嫁妆――一套精装《毛泽东选集》。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好小伙已是耄耋老人了,但两人的爱情却历久弥坚。
刘铮说,这两年,朱敏的体质越来越弱, 现在,家里专门请了两个服务员,照顾朱敏,帮助她锻炼按摩,恢复体质。
每到节假日,几个在北京的儿子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家看望他和朱敏,做些家务,尽些孝道。
朱敏和刘铮共养育了6个孩子,5男1女。
为了我们采访便利,刘铮把几个在北京的孩子都叫来了。
和其他老帅不同,朱德元帅的儿女都没有从军,朱敏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当俄语教师,直到退休。但是,正应了中国的老话,隔代相传。朱德的几个外孙却大都出身行伍:
老大刘建现在总装备部某部工作。
老二刘康曾当过15年兵。
老三刘进从部队转业后,在北京市工作,目前在山西省挂职。
老四刘敏转业后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工作。
老五刘武现在总参某部工作,2006年10月,被四总部授予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的荣誉。
只有最小的女儿刘丽,随丈夫在国外工作。
刘铮说,朱德很喜欢孩子,老大刘建,老二刘康,还有老五刘武基本上是老人家给养大的,受老人家教育影响最大的是老大刘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