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宁夏大地上默默耕耘,为宁夏山川添色增彩;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不同岗位上领导和带领广大回汉人民,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人是宁夏人民的公仆,他们的岗位虽然不一样,却共同为宁夏腾飞添砖加瓦奉献力量。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培养他们成长、关注他们成才的名字:宁夏党校。
五十年来,从幕天席地、破院草屋的不毛之地到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场所,宁夏党校作为自治区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已经发展成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质量较高的全区干部教育的最高学府,成为我区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的主渠道、主力军。伴随着自治区50华诞的步伐,自治区党校迎来了50岁生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五十载年轮留下了清晰的履痕,五十年岁月见证着风雨征程。
宁夏党校于1958年随着自治区一同建立,由“甘肃省干部文化学校”改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中级党校”。1959年更名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文革期间,历经劫难几易其名,1977年恢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至今。
1985年-2001年,宁夏党校先后开办了成人业余教育,中央党校函授教育,研究生教育,少数民族干部学历教育,中央党校函授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培训轮训为主体,研究生教育、函授教育和业余教育、少数民族干部学历教育 “四位一体”的办学新格局。
1977年,宁夏党校恢复之时,只有教学和科研人员11人;1983年,自治区党校实现教育正规化时,教学和科研人员也只有33人,占整个教职工队伍的17.6%。
如今,新时期的宁夏党校是一番崭新的景象——全校在职教职员工233人,教学科研人员8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人,71名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34人,博士3人,享受国务院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自治区“313”人才8人。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法学、公共管理等优势学科。
看今朝,党性熔炉育精英
苍穹圆庐,星月穿空。新世纪的朝霞为党校抹上了最绚丽的色彩。
近年来,宁夏党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五个转变:由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转变;由供给型向需求型转变;由灌输型向研究型转变;由教师讲授型向学员主导型转变;由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变。不断创新培训方法,倡导对话式、研究式、案例式、菜单式、辩论式、情景模式教学。先后在苏州、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彭阳长城村等地建立了7个教学基地,同时在党校中青班开设“三同”训练,要求学员与基层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加深党校学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科研方面,仅1994年以来,宁夏党校就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5项,获省部级奖130多项。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党校把自身工作放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考虑,通过实施大科研工作,不断加强调研咨询和理论宣传,使党校科研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功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特别是近年来,组织教研人员以党校写作组、课题组、区情研究中心等名义,围绕宁夏跨越式发展、宁东基地建设、党的建设等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撰写了大量理论文章,在区内外重要报刊上发表,受到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自治区邮政集团总经理马赞福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能从一个普通老百姓走到厅级领导干部岗位上来,除了在工作中受到同志和领导的教育外,主要得益于党校教育。我是宁夏党校的老学员,曾多次在党校参加培训进修,每一次学习,在党性修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