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1958年的所谓“反教条主义”运动期间,令人生奇的是,这本书初印成铅字是“供批判用”,书稿成了“大毒草”;尽管萧老声称这只是初稿,而批判者却认为:“要的就是初稿,初稿可以反映你的灵魂。”
第二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逐步升级,批判的调门一次比一次高,“帽子”越戴越大。萧老为此所戴的帽子有这样几顶: “宣扬战争恐怖主义”、“诬蔑劳动人民”;“写不正常的感情”、“为错误路线歌功颂德”;“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等罪状。更有甚者,指着书中反面人物的语言说:“你居然喊打倒共产党!、蒋委员长万岁的口号。” 真是荒唐可笑之极,让人啼笑皆非。
这部未定稿的小说,在建国后却先后两次受到极严厉的批判,遭受到如此厄运。后来,萧老曾诙谐地说:“ ‘文革’时期,造反派算我的老帐,又油印数百份。这个‘供批判用’的小说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出版’了两次,读者不少。”
然而,历史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向反面转化。“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随着“左”的思想逐渐肃清,对萧老及他的小说《浴血罗霄》的不公正批判和不实之辞也随之被推倒。1 9 7 1 年林彪叛逃后,萧老重新为党工作。当时,他一心想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对小说的修改也就无暇顾及了。
萧克亲自为《浴血罗霄》提写的书名
这是罗霄军的手稿
这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对《浴血罗霄》的报道
50年后再次修改出版,一部奇书终问世
1985年底,军事学院撤销,国防大学成立。时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的萧克将军从第一线退下来后,热心的同志,都劝他将《浴血罗霄》的初稿拿出来出版。在夫人蹇先佛、《诗刊》总编辑张志民( 抗战时期在平西根据地的战友)以及在萧老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们的鼓励和催促下,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他才下了决心,再一次来修改这部书稿。萧老取出原来的两种版本的“批判稿”,在前述同志们的帮助下,便又开始修改了。动笔前,他曾作了这样一副对联用以自勉:
雕虫半世纪,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
戎马六十年,乐得解甲,赋闲再难闲。
他把对联写好后,挂在工作室,开始执笔修改这部小说初稿。他一遍又一遍地翻阅原稿。由于多少年不看了,许多情节也都淡忘了,再改起来的确有些吃力。萧老就一章一章地记下内容提要,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写出小传,一点一点地记下自己的修改意见。最后,逐章逐段地进行修改、增删。战争年代利用业余时间写的东西,他总感到明显的不足,就是人物之间的联系也不大贯通。他又重新设计了一些新的情节,以加强人物之间的联系,适当地加强了心理描写。他还对书中关于战斗阵势、战斗进程及战斗场面的描写作了仔细推敲,力求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