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缺钱 管理缺人 保护缺法
清明将至,福建省福州市一座烈士墓的遭遇引起关注。
有群众向记者反映,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鼓四村的后屿烈士陵园损毁严重,垃圾遍地,当地百姓议论纷纷。
面对这一状况,烈士陵园所在村委会、镇政府和烈士的遗属却各有其难――大修工程资金村、镇难以负担,烈士家属精力、财力十分有限,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仍然缺乏明确管护机制――一座烈士陵园的遭遇,折射出众多小型烈士陵园共同面临的管护之困。
护栏破碎、围墙破损、垃圾散落
烈士墓遭遇冷落
福州后屿烈士陵园是一座小型烈士陵园,安葬着两位上世纪30年代牺牲的革命烈士叶凯、王则炎。
叶凯烈士的继子叶必良住在陵园附近的鼓一村。叶必良回忆说,叶凯烈士1935年牺牲后,家人和战友将其秘密安葬,解放后,1956年和1988年,墓地先后两次进行整修,王则炎烈士墓也于1988年迁入陵园。
3月26日,记者来到后屿烈士陵园,只见陵园大门紧锁,两边是“英名不朽 浩气长存”的对联。有人正在清理堵在门前的沙石和木头。铁门少了一根钢条,围墙破了一个大窟窿,人可以轻易进出(见图①,余荣华摄)。
进入陵园,“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高高矗立,可碑前护栏却破碎不堪,躺倒在地,周围散落着碎石和枯叶(见图②,余荣华摄)。附近居民说,经常有些不懂事的孩子跑进陵园玩耍,乱扔垃圾,甚至在墓碑旁玩火、放鞭炮。
叶必良的儿子叶金进说,1988年陵园再次整修后,镇、村会在清明节来祭扫,但陵园的日常打扫和维护主要是他们一家人负责,陵园大门钥匙也一直在他们手上,“但是也不可能天天来打扫”。
2005年底,“龙王”台风登陆福建,陵园地基和围墙等遭到损坏,叶金进曾向村、镇、区三级递交报告,希望能尽快对陵园进行修缮。
“光靠我们家庭的力量,要修缮陵园很困难。”他说,“可事情一直拖着,门坏了,围墙破了,如今连保证陵园的日常清洁都有些困难”。
村里资金难以到位,陵园修缮一拖两年
小型陵园缺乏管护
叶金进介绍,2006年关于修缮陵园的报告已获得晋安区、鼓山镇两级领导的批示。
那么,后屿烈士陵园的修缮为何一拖两年?
鼓山镇相关负责人说,后屿烈士陵园的修缮费用预算在4.6万元左右,他们一直打算修缮这个陵园,区里的资金已经拨下来了,镇财政出一点,村里也出一些,目前主要是村里的资金还没有到位。
“村里有烈士是件光荣的事情。”鼓一村党支部委员林寿勋说,过去烈士陵园如果需要小规模维修,只要叶必良提出申请,村里都会支持,但地基、围墙等大修工程,要靠村财政支出有些困难。
鼓山镇镇政府民政分管处的方锦强坦言:大的烈士陵园有人员机构和专项资金支持,而基层小型的烈士陵墓还缺乏明确的管护机制。“基层民政部门的确有责任,但人员、资金都有困难”。
对此,福建省民政厅优抚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的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实行“谁建谁管”的原则,设区市以上级别的烈士陵园基本有固定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支持,而县级烈士陵园一般只是由民政部门雇佣人员管护,修缮经费根据需要临时申请拨款。
据统计,福建省境内现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4处,省级10处,设区市级和县级113处。全省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有多少,优抚处现在还没有统计数据。后屿烈士陵园由当时的福州市郊区人民政府和郊区鼓山乡人民政府整修、立碑,属于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正是容易被忽视的那一部分。
这位负责人表示,据他们了解,后屿烈士陵园的确存在修缮不及时的问题,他们正在督促镇政府立即整改。
“对群众而言,不论哪一级烈士纪念设施,都寄托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