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德,著名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我国帕金森病学科奠基人。1924年11月出生于浙江上虞,1950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及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副主任、讲师,卫生部北京医院脑系科副主任、主任;出任过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神经病学学会、中华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与名誉主任委员,世界神经病学联盟锥体外系疾病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神经科杂志》名誉主编和常务编委。系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主编,世界《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杂志》编委。
在联系采访王新德前,记者通过网络检索王老的个人背景资料。失望的是,关于他的个人介绍和报道寥寥无几。看来,王新德教授是一位十分低调的专家。不过,以其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的多重身份,以及所担任的众多学术职务,甚至多年来参与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工作的特殊经历,注定他的一生会充满神奇的色彩吧?
带着种种疑惑,记者走近了这位德医双馨的老人,也似乎走近了中南海的红墙。
“初次见到主席,很紧张,毕竟对这么一位伟大的领袖有一种敬畏心理。”
自20世纪60年代,王新德就一直作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的成员,直接参与或负责了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云、邓颖超、胡志明等多位中央领导和外国元首的医疗保健工作。一般情况一周一两次,他要走进那道神秘的高墙,为保障、挽救、延长这些政治巨人的健康和生命尽心尽力。相对自己的其他经历而言,这无疑是颇为传奇而又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来自中南海的故事总让人敬畏而神往,记者渴望着王老能够讲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然而,无论我们如何追问,他只是笑着连连摆手:“不能讲的,不能讲的……”
当记者质疑海外出版的、李志绥著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一书中的某些情节时,一向保守“绝密”而第一次接受外界专访的老人才打开话匣,好像有话必说,不说不可,得还历史一个清楚与明白。此时,这段尘封多年的红墙秘事豁然吐露。
“毛泽东的医疗组,是在他病情危重时,根据需要临时组织的。总共只有两次,每次时间都不长。第一次是1971年至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主席病重期间组织的,时间一年多;第二次是1974年6月中旬由神经科和内科专家会诊时提出,经领导决定成立的,直到主席逝世,共两年多。我是第二次医疗组专家成员,当时是北京医院神经科主任、教授。李志绥是中南海的门诊大夫,我清楚第二次根本就没有宣布过李志绥是医疗组组长。”王新德情绪激动地回忆说,并找些资料来证实:“李志绥那本书很多是假的,胡说八道,我看过。”
原来毛泽东的医疗组第一次是在周恩来的重视下组建的,李志绥在起初当过医疗组组长,后来决定由吴洁(曾任北京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担任这次医疗组的专家组组长,对保健、医疗、抢救等业务负总责,护理工作由日夜坚持在第一线的护士长吴旭君负责。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后,健康日渐恢复,各位专家陆续回到原单位,持续一年多的第一次医疗组就结束了。“凡是重要的医疗讨论和做决定的时候,或是在抢救的时候,李志绥都向后缩。毛主席心肌梗塞抢救时,李志绥又是向后缩。”王新德对李志绥在以后的表现很是反感。
王新德是1974年夏抽调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的。1974年冬日的一天,王新德接到电话通知有特殊任务,后来才知道是去给毛泽东看病。“初次见到主席,很紧张,毕竟对这么一位伟大的领袖有一种敬畏心理。事实上,他是很有魅力的,很幽默、风趣,也随和。”聊起自己的这段经历,王新德“变节”了,不由自主向记者“泄露”了死守多年的天机,认为毛主席这位伟人并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