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1月2日电(记者姚奕 刘红艳)今天上午,开国上将萧克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告别大厅门前,有的群众提前两个小时便在这里等候。人群中有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有神情肃穆的中年人,也有不少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银发被晨风吹动,几代人怀着共同的缅怀之情。
告别大厅内,哀乐回旋。萧克将军遗体身着戎装,安然地躺在鲜艳的党旗之下,枕边放着一顶军帽。遗体四周摆放着鲜花和花圈,大厅中央挂着将军的大幅照片。人们在萧克将军遗体前行三鞠躬告别礼,一些白发老人行至将军的遗像前时,又带领年轻人们再行鞠躬礼,以示深切悼念。
亲友同乡眼中:将军非常平易近人
60多岁的王先军跟萧克将军是同乡,他一大早便带着女儿赶来为萧老送别。王先军介绍,自己家中长辈很早便与萧克将军相识。因为萧老很喜欢聊家乡的事情,自己又在北京工作,所以常常有机会去萧克将军家中“拉拉家常”。萧克将军很健谈,爱说家乡话,聊起来常常超过了预定的时间。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的,萧老留我们吃饭。盘子里只剩一只虾的时候,老人家就亲自夹给我的小孩吃。”这个细节令王先军至今记忆犹新。
萧老家乡的三十多位亲属和同乡,也特意从湖南赶来参加遗体告别。在他们的眼中,萧克将军“一辈子清清白白”,让后辈敬仰。人们记得他非常平易近人,也知道他挂念着家乡的发展。“我们希望他在天堂里过得好,也请他老人家放心,家乡会发展好。”
后辈心中:红二方面军历史活的教科书
萧克将军一生多次参与指挥重大战役,在军事科学方面造诣精深,又曾创作过长篇小说《浴血罗霄》,因此是不少学生和后辈心目中的“儒将”。已从部队退休的邓先生回忆说,作为后辈他曾有幸拜访过萧克将军,印象中将军记忆力非常好,说起几十年前的事情就如同刚刚发生的一样清晰。比如红二方面军历史,萧老能够如数家珍,堪称是“红二方面军历史活的教科书”。而地位如此之高的将军又特别谦虚,即使是年轻人到家里做客离开时,他也会亲自一一握手相送。
今年82岁的卢老先生一直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他认为,在军事教育这方面,萧克将军是自己这一代人的“老师”。“萧克将军讲课是非常生动的,因为他亲身经历了许多战斗,能够把理论和实例相结合。我还记得他给我们讲抗战时期的游击战,怎么用红缨枪对付敌人,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已经满头银发的卢老先生回忆起这一段往事,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课堂。
今天,这位风趣的“老师”已经离去,卢老先生特意赶来送别。“一想到萧克将军离开,我的心情很沉重,希望他一路走好。”卢老先生说着,禁不住眼圈红了。他的话也代表了送别群众的心:革命前辈,我们永远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