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成立集市,便利交易。在白马庙、荔园堡等地建立了集市,群众大感方便。
6、保护小商人,允许其来苏区做生意。
7、发行苏票,流通金融。
三、军事政策
1、自愿的兵役制,群众参加游击队后,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成排成连地编到红军里去。
2、在战斗动员上规定了各种条例,如少先队、赤卫队条例,动员方式是自愿的,武器是没收豪绅地方的。在军纪上也规定出新的条例。
3、在赤少队的基础上广泛地成立游击小组。
4、奖励游击队买武器,买到新式武器则给特别奖励,收缴敌人的武器归自己使用。
5、成立军政干部学校,培养军政干部。
6、成立民间递步哨,帮助红军做情报工作。
7、对牺牲的战士和赤少队员付给埋葬费和抚恤金。
四、对民团政策
1、对靠近我们的民团则与之建立互不侵犯关系,如对罗连城、何子新等。
2、对极端反动的民团则坚决消灭,如赵老五、梁保定等。
3、对保持中立的民团教育争取,使其向我们靠拢。
五、对土匪政策
1、有政治背景的土匪坚决彻底消灭。
2、为群众所痛恨无法争取的惯匪,如杨谋子之类也予彻底消灭。
3、此外的一些土匪则采取一切办法争取改造他们,如对郭宝珊、梁占奎、贾德功就是这样的。
六、各种社会政策
1、对哥老会采取争取政策。苏区哥老会很多,他们大多讲义气,对我们也有过不少帮助,并与我们有关系。对其中的反革命分子,则发动群众清除,不直接出面干涉。
2、对扇子会、红枪会、硬肚、软扇等会道门采取争取政策。苏区内这为在组织相当多,他们虽然迷信但对统治阶级都有反抗性,在这一点上能争取和改造他们。
3、颁布并宣传禁烟、禁赌、放足等条例,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4、对红军家属、社会上的孤寡残疾,发动群众救济,政府也给想办法。
七、肃反政策
1、对敌探和证据确凿的反革命分子实行镇压,如群众愿保,不杀亦无损于革命的,可保释感化。
2、对确有证据的反动豪绅地主采取杀掉的办法,或只向他们要粮索款并不杀掉。
3、对犯人区分主犯和从犯。
4、处决犯人经过群众大会决定,公开执行。
八、知识分子政策
对政治上清楚的知识分子,一概相信并分配适当工作。
九、对白军俘虏政策
对俘虏采取教育、争取、改造使用政策,不随便杀掉。红二十六军的排长、连长很多是从白军中来的。
十、文化教育政策
主要是兴办列宁小学推动农村青少年教育。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到1935年初,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并肩作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都有很大发展,分别建成了大片的苏维埃区域。同时国民党又开始了对两块苏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在此情势下,对两块苏区的党政军组织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已经十分必要。1935年1月,经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巡视员黄翰建议,中共陕甘边特委书记惠子俊、军委主席刘志丹等率红四十二师第二团北上,到陕北根据地赤源县看望了正在养伤的谢子长,就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党政军的统一领导机构以及组织第二次反“围剿”等问题进行了研究。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硷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的党政军组织。
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成立,标志着由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构成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在中共西北工委的领导下,陕甘边苏区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历史回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区的党组织、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经历了长期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和来自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