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钧将军是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的我军名将,而在他去世30多年后,陈老将军的家人发现在互联网上和其他媒体上刊载了许多有损陈伯钧将军名誉的文章,经过查寻是《毛泽东麾下的将星东野名将》一书中对陈伯钧将军在一次遇敌埋伏后的表现进行描述时,让人对陈将军产生了遇敌埋伏畏敌贪生的感觉,于是,陈伯钧的妻子儿女将书的作者广州市文学艺术界研究会专职副主席吴东峰诉至法院,要求消除不良影响,并赔偿相应精神损失。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名誉权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陈伯钧将军家人胜诉。
红军干才遭贬损 将军家人讨说法
陈伯钧将军于1910年11月26日出生,1927年5月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斗,经历长征。自1931年起历任红三军第七师师长,红十五军军长。1933年1月任红一方面军五军团参谋长,红四方面军九军和四军参谋长以及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军团长。被毛泽东誉为“红军干才”。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三五九旅旅长、抗大教育长、抗大二分校校长和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前方指挥所第一副司令员、十二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五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曾兼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负责剿匪工作,后任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2月6日陈伯钧去世,发布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上的讣告对陈伯钧的评价是:“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奋斗,积极工作,立场坚定,作风正派,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然而在陈将军去世30多年后,陈伯钧的家在发现互联网上和其他媒体上刊载了许多他们认为贬损陈伯钧声誉的文章。在他们提交给法院的诉状称:贬损陈伯钧声誉的文章主要是以所谓陈伯钧与钟伟“冲突事件”为依据。而陈将军的家人认为,这个事件过去闻所未闻,完全是无中生有,他们看到后感到非常意外和气愤。于是,陈将军的家人开始查询,后来发现,关于陈伯钧上将与钟伟所谓冲突一事的描述最早出现在吴东峰的有关作品中。吴东峰在其军史系列著作之一《毛泽东麾下的将星东野名将》(成都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一书中“枪声远去了—钟伟将军写真”部分,全书第37页进行了描述。并且在吴东峰的博客中也有此内容的陈述。陈将军的家人认为其所写的内容没有经过核查和认真思考,在缺乏基本军事常识和史学素养的情况下纯属捏造,导致了陈伯钧的名誉下降。于是向法院递交诉状,他们提出的诉讼请求是:1、判令吴东峰停止对陈伯钧将军名誉权的侵害。2、吴东峰公开向陈琳、陈婧媛、陈延滴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3、吴东峰向陈琳、陈婧媛、陈延滴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共计30万元。4、公证费1100元由吴东峰承担。
作者辩解没侵权 认为只是“小插曲”
对于陈家的起诉,作家吴东峰先生认为自己没有侵犯陈伯钧的名誉权。他的理由是,在写作过程中,他曾采访了相关人员,根据这些人的口述,他在此书写了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有出处的,是真实的。这段话是一个引号内的内容,这只是一个引用的话,这段文章还引述了钟伟等其他的事例。这段话之后也写了“你说象话不象话”。吴先生认为这是作家的权利。根据这本书所写的序,这就像是报告文学,应当允许作家在不违背事实的情况下进行渲染。关于网上的文章,吴先生认为比他的书中的描写更详细。他写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发生的事,只是想证明钟伟的性格。他再三强调,他写书时对涉及陈伯钧的内容只是引用,体例也不是历史书,他没有必要来举证。陈伯钧与钟伟均不在世了,这个历史也是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