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十大元帅中,排在第八位的是徐向前,排在第十位的是叶剑英。叶剑英比徐向前大4岁,二人都是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的。在黄埔军校,叶剑英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兼军事教官,徐向前则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的学生,叶剑英给徐向前所在的班级讲授兵器课课程,二人是师生关系。后来,二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11日,二人都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叶剑英是广州起义的负责人,徐向前则是广州起义的参加者。1986年10月22日凌晨1时16分,叶剑英在北京病逝;1990年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向前在北京病逝,他们二人享年都是89岁。从二人的个性上来看,叶剑英在党内以能言善辩著称,性格比较外向,徐向前则性格比较内向,少言寡语。但二人的业余爱好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也是广州起义80周年,特撰写此文,以缅怀徐向前、叶剑英二位元帅。 二人都酷爱读书 徐向前的母亲共生了7个儿女,活下来的有5个,徐向前是老六,乳名银存,表字子敬,号象谦。他在黄埔军校毕业后还用着“象谦”这个名字,大革命失败后,他根据这个名字的谐音,改成“向前”。
从清朝顺治初年至光绪末期,250年间,徐向前家族里任七品官职以上的有50人之多,得诰封、诰授的15人以上,任最高官职的,是徐向前十五世祖徐松龛,官至钦差,头品顶戴,他在道光年间钦点朝元,翰林院编修,任过福建巡抚、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著有《瀛衰志略》,是一部中国较早研究世界地理的著作,到徐向前的父亲就家道衰落了,父亲赶上了科举的末班车,考中了秀才,靠教私塾养活全家,等到徐向前长至八九岁时,教书的穷父亲放假回家,才教他背几首唐诗,徐向前非常羡慕大哥,因为大哥能在外边念书,家穷难以供养二个孩子上学,徐向前理解父亲,也理解专大哥。
到了徐向前10岁那年,家境稍好些,徐向前才有机会进本村的私塾读书,徐向前苦读了3年“四书”、“五经”,才从私塾进了洋学堂——沱阳小学,谁知好景不长,父亲在外教书回家,出题考徐向前的作文,徐向前交上作文,父亲左看右看说:“作文不行啊!洋学堂误人子弟!回村上私塾好。”徐向前只好从沱阳小学回到村里的私塾学校,谁又想到,一年后,因家境贫穷,徐向前被迫休学。徐向前16岁那年,父亲无书可教,家庭生活陷入窘境,为全家生计,父亲把徐向前送到200里外的阜平县城,在一个远房亲戚家当学徒。这个亲戚开杂货店还卖书,这令徐向前喜出望外,店里有许多未见过的书,一有空,徐向前就趴在柜台前,读起不花钱的书来。无论在磨道旁,或在筛面时,他怀里揣着书,有空就看几眼,他把空余的时间全用来看书了。有什么书,看什么书,没目的,没计划,书是他的亲密伙伴,读书是他唯一的情趣,也是他唯一的快乐。《史记》、《汉书》、《孙子》、《左传》、《楚辞》、《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罗通扫北》、《水浒传》等,逮住他就读,他喜欢梁山的英雄好汉,敢想敢干,也喜欢孙悟空的聪颖、倔强,更喜欢诸葛亮的博学、多才。
徐向前18岁那年,全国各省开设师范学校培养新式学校的教师,而且师范学校是免费的,徐向前又有了读书的机会,凭他平时爱读书打下的基础,他顺利地考入了国民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里有礼堂、实验室、图书馆,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学外语,徐向前象一块海绵,开始吮吸着广泛的知识,几十年后,徐向前的小女儿考上了大学,他慈祥地对女儿说:“很多年以前,我想进学堂学习,可总是不能如愿,费尽周折,才读了些书,懂得了一些道理。而你就要进大学堂了,要珍惜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