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幼时名傅懋恭,在后来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时用过许多化名,1937年第一次到延安后改名为彭真,直至终生。这一改之“真”字,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名如其人,人如其名。他一生的言行都闪烁着“真”的光芒――虽然身居高位,却一贯以人民公仆自居,追求真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认真负责……时时处处体现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忠诚,自始至终保持了本真为人、求真务实的品格和作风。
实事求是
1941年9月,彭真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后,有一次问毛泽东,中央党校的校训是什么?毛泽东说:“实事求是,不尚空谈。”这年冬天,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镶嵌在礼堂正面的墙上。从此,实事求是就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表述。而彭真对此领会深刻,成为坚定忠实地贯彻执行这一思想路线的典范。
在延安,彭真说过,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是彻底的唯物论的观点,方法是彻底的辩证法的方法。这个立场、观点、方法是统一的、不变的,但随着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的不同,在处理问题时却又千变万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的这个指导思想始终如一。他说,实事求是是我们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实事”不同,“是”也不同。“实事”变了,“是”也要变。我们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事”相应地去求不同的“是”。“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似乎也好懂,而真正做到,却是很难的。要全面掌握“实事”,就要下苦功去“求”,求出来的“是”又要反映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绝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够做到的。
早在1941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的彭真,在延安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汇报晋察冀边区各项具体政策实施及党的建设方面的情况,报告里处处紧扣实事求是的原则。其中,彭真讲到了工资问题。由于当时物价不断上涨,工人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而不得不多次要求增加工资,这就使劳资关系紧张起来。边区政府对此种情况进行研究,认为仅靠做说服工作不行,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就决定实行半实物工资,即工资和粮食各一半。结果工人非常拥护,雇主中反对的人也不多。显然,这项工作就是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效果良好。类似的例子,报告中还有很多。所以,中共中央对这个报告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晋察冀边区的建设经验很好,并把报告分几次批转各根据地党委学习参考。
1948年7月,彭真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在华北局扩大会议上做报告,贯彻1948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的指示。他在这个报告中对中央的指示进行了分析,并加以说明和解释。彭真要求干部在贯彻中央指示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要忘记实事求是原则。比如,他在讲到关于农村支部的整顿问题时就指出,忽视党员的社会成分和唯成分论,都是片面的,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他说:“党必须恰当地注意党员的社会成分,注意实事求是地培植工人和贫雇农成分或出身的干部,以加强党的领导的无产阶级成分。”
新中国成立后,彭真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工作更加繁忙,各个领域的事都要抓要管。1949年12月,他在北京文艺干部会议上做报告,提到旧戏改造问题时,要求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比如,旧戏中有反动内容的要禁演,内容有毛病的要改造。但是,改造之前,要不要禁演呢?彭真说:“我看不应该。因为有许多演员就是靠那么多戏吃饭的,把那些戏一禁演,就打了人家的饭碗,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我们吃的是供给制,禁不禁,反正有饭吃,如果那么多的戏都禁演了,人家的生活怎么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