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了几路人马找震中,我先去的天津,然后去的唐山。
【主持人】是后来您这组找着的震中吗?
【王东】因为那次地震是毁灭性的,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一下子死了20多万。我们到那以后看到街上马路就是这样(照片),无法走了。那会儿的楼房还不是那么多,平房比较多。马路都起来了,一片废墟。地都裂了。这是从废墟里挖出来的死难者的尸体。
【主持人】当时您看到这样场面的时候,按快门的时候,您的心情如何?
【王东】很沉重。但是在当时,尽管很沉重,因为都是这个样子,当地老百姓也是很顽强,好象已经死了那么多人了,都麻木了,也没有再哭的了。哭也没有眼泪了,好象都呆了一样。我们走到那都是这样的场面,采访这种场面是很痛苦的事。
【主持人】但是您用您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个记录事件。除了这些,在人民日报待了30多年,从事摄影工作30多年,您感觉在人民日报上,咱们用的那些照片里,比如像这样的事件,肯定人民日报上也用了,但是在人民日报上,您觉得影响力比较大的照片有哪一些,您可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
【王东】从进城以来到现在,影响比较大的,我觉得有三幅照片。一幅照片是50年代的一张,一幅是60年代的一张,一幅是80年代的一张。
这是50年代的“我们热爱和平”,当时是抗美援朝,这是我们报社的一个美术工作者拍了这张照片,这也是根据总理的精神,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当时影响很大。人民日报在一版上“我们伟大祖国”的专栏里登了这张照片,然后这张照片影响很大,后来这张照片就由美术出版社印成宣传画,印了500万张,给在朝鲜作战的战士,还有一些画片,都是这两个孩子。在当时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热爱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
再一个就是60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照片。这一张照片是我们的吕相友同志拍的,这张照片也印了好多宣传画,好多报刊、杂志都用这张照片,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主持人】再一张照片就是这一张(《小平您好》)。这张照片,一直到现在,报纸和杂志上都还在用。
【王东】这张照片从1984年开始使用,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是使用率最高的一张照片。
老记者的摄影心得
【主持人】您当了这么多年的摄影记者,在摄影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跟我们广大网友做一些分享吗?
【王东】有时候拍一些照片,不是事先能够想到的,就像《小平您好》这张照片,事先都没有想到。所以搞摄影,一个是拍之前先有一个想法,但往往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也可能突然出现一个镜头,你很快就得抓下来。但尽管这样,有时候动作迟缓一些,就过去了。我拍过一些有点意思的镜头,也有失误。
现在和过去不一样,现在有数码相机,拍了以后马上可以看一看,不合适就删掉重拍,那时候没有,那时候拍了以后,不知道好不好。比如说这一张。
【主持人】除了遗憾的照片,您觉得还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王东】一个是作为摄影记者,不是说相机要多么多么好,设备要怎么样,相机可靠就行,不一定要怎么怎么好的。能不能拍出佳作来,在于思想,要多动脑筋,腿快、眼快,思想是很重要的,不是说你有了好相机,你就能够拍出好照片,思想很重要。就是要学习。再一个是观察,有好的一些照片,是因为我已经观察了好多次了,观察了好长时间了,再去拍。
【主持人】就像咱们那次去密云的路上,您跟我们说,这是一个好景,那是一个好景,我心里想,您怎么知道呢?后来您跟我们说,您已经来回观察好几次了。
【王东】对,观察是很重要的,观察也需要动脑筋,再就是要快。我们搞摄影的,就是找瞬间的,就差几秒,最精彩的镜头就没了。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