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家乡饭,经常吃的是莜麦面做的莜面卷、小米粥、窝窝头、和子饭。无论是艰苦条件下还是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他们总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让人采摘嫩柳叶、榆钱、榆树叶、马齿苋、萝卜缨等等,弄来当菜吃。即使是徐帅生病住院,黄杰同志也会经常让炊事员做上凉拌马齿苋带到医院。他们住的房子,陈设很简单,修缮房子,必须经他们批准,从不铺张浪费。近20年没有粉刷的墙壁,已经变了颜色,营房部门提出贴墙纸或粉刷,他们不同意。会客室里的沙发,横木已断了,修了多次,服务处要更新,他们也不同意。沙发套补了好几块补丁,直到1985年,实在不能用了,他们才同意换新的。国家和军队再困难,但保障徐帅工作的必需品总也不会缺少的,但黄杰同志公私分明,不属于她的生活待遇的部分,她绝不沾边。保障徐帅的工作用车家里有好几台,黄杰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前在纺织工业部任人事司司长,从来都是乘公共汽车,绝不要徐帅的工作车接送上下班。他们自己有一个小木箱,里面装着锤子、剪子、钳子、螺丝刀、钉子等工具,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用具,大家都称这个箱子为“百宝箱”。他们还有自己的“针线包”,自己亲手织毛衣,缝扣子,补衣服。这两位老革命家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了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徐帅是山西人,家乡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养育了徐帅,徐帅和黄杰同志也始终把山西的传统历史文化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准则里。一次在向徐帅汇报工作之后,徐帅一时兴起和我说起了他的祖上为他们家立下的家训,徐帅的四世祖兄弟三人,名徐文厚、徐文达、徐文源。徐文源襁褓丧母,全靠两个哥哥抚养,种地的时候把他抱到田里去,有时背着他耕地。徐文源长大之后,对哥哥们的养育之恩,铭心刻骨,并立下训词,教育子孙效法祖宗,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和睦相处。这训词一代一代往下传,从未废止,一直传到他这一辈。徐帅深情的回忆说,他小时候最先背下来的文字,就是这家训:“襁褓失母,兄文厚、文达祖负抱而耕。文源祖以报恩,誓其子孙焉:布谷催耕,兄泪盈盈,有弟无母,无母孰哺?负我来耜,抱我弱弟,以适于南亩。苗既硕,弟何小,兄也顾之,劳心草草。弟既长,兄已老,弟也事之,私心未了。滹沱浩浩,潭水一掬,决潭益沱,毋乃不足,曰予世世子孙,惟兄之子孙,是亲是睦,敢或侮之,神其不福。”听完之后我感慨良多,一个担任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三十多年的元帅,在自己八十岁高龄之际,仍能牢记儿时的家教,其人品和修养堪为后代的楷模。
1990年9月21日,徐帅去世之后,我又在黄杰同志身边工作了几年,徐帅形成的家风依旧。徐帅去世后,国家按规定发了8000多元的抚恤金,黄杰同志和子女们一致意见由我暂为保管。此时我的独生子上军校不久,即因白血病住院。黄杰同志得知后,几次告诉家人,要把徐帅的抚恤金给我,用于为我儿子看病。我得知后,心里十分感动。虽然儿子最后还是离开了我们,我们始终也没有动用过这笔钱,但黄杰同志如此的关心,给了我和家人许多温暖。不久,因工作关系我离开黄杰同志到了新的领导工作岗位,将这笔钱如数交给徐帅家中,这笔钱如何处置我也不得而知,不过黄杰同志对我的关怀之情,我至今仍铭记心中。伟人已去,徐帅和黄杰同志的高风亮节成为我永远向前艰苦奋斗的革命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