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绚烂而光辉的共和国华诞,许多大街小巷早早就挂上了五星红旗,许多家庭屋内装饰着红色的中国结,不少大楼前挂起了耀眼的红灯笼,趁国庆举行婚礼穿着红色旗袍的新娘也处处可见,还有人贴上了春节时才流行的对联,整个中国又一次沉浸在热腾腾的红色海洋中。
红色,这个58年来最能代表中国的颜色,每到今天都会显得格外艳丽。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红色同样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在俄罗斯,有一个“你是什么颜色”的网页,不少人争相点击,大家纷纷发表对各国政党的看法,“法国国民阵线党是蓝色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是黑色的”,当说到中国共产党时,有一些人猜测,“她现在还是红色的吗?”
在美国,中国的颜色同样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一周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的三种颜色》的文章,猜测未来的中国会出现“三种颜色的混合体”,即传统文化上的红色、追求环保的绿色,以及像200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那样的橙色,但对于最终中国人究竟会选择什么颜色,这位不停地创造新名词的专栏作家却不敢确定。
相比之下,乔舒亚-雷默的答案却非常确定:淡色!这位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北京共识”的提出者在他新近发表的《淡色中国》一文中说,“‘淡’字既包含了‘水’,也包含了‘火’,恰如中国自身融合了诸多矛盾因素”。他认为,“淡”字恰恰很有意思地体现了中国形象面临的一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人们如何才能真正理解中国这个充满矛盾的国家。
讨论“中国颜色”的声音远远不只这些。在《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最近一系列调查式的文章里,中国因为环境问题而显得格外“灰色”;在全球最大购书网站“亚马逊”,那本《中国的颜色》开始火起来了……
当人们观察一种事物时,颜色总能形成最直接的感观冲击。1939年,因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和红军的报道,红色成为西方人眼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象征,进而又成为新中国的代表色。从红色的惊奇、红色的恐惧、红色的耀眼、红色的威胁,直到今天对红色的疑虑,无不带有非常强烈的西方人看东方的传统“色彩观”。在对中国的代表色的猜测中,他们不停地在寻找着对中国的定位,而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这样的寻找变得更加急迫。
当西方的专家学者们急着用各种各样的颜色来描述中国时,这也意味着世界眼中的中国色彩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它似乎已经不再能简单地用“红色”来描述了,这本身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种进步。在全球化的时代,的确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只有一种色调。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里,我们已经把自己的国家、把自己的生活打扮得五彩缤纷,整个世界都为之感到惊奇与震撼。现在,我们正努力使天空更蓝、草地更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正像每一个国家的国旗色都象征着一种主色调一样,中国的主色调依然是红色,这是一些西方专家学者至今未能深刻体会的,它也让另一些人感到多少有些失望。作为中国人,我们希望从西方人对“中国颜色”的争论中,了解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吸取为我所用之处。但中国的主色调不是由外国人说一说就会变化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但中国的红色依然是那般鲜艳。中国的变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的不变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几十年来,“红色”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着“国色”的地位,正是因为她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喜庆和吉祥之色,是整个民族精神气节的象征,是百年来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象征,她那血染的风采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