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进入了梦乡,可黄克诚住的地方还亮着灯光。灯光下,黄克诚手里拿着顶军帽,正在同妻子唐棣华商议改帽箍的事。
新四军的单军帽,沿用了国民党军队陆军军帽式样。这种军帽,在后脑处多一道双层布箍,放下来,前面部分可以拉到下巴。实际上,这种帽箍平时起不了多大作用。黄克诚早就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打算把这道帽箍由双层改为单层。一开始,唐棣华还没有介意,说:“这个小布条能有多大油水啊!”
黄克诚一听,认真了起来,说:“一个人帽子一个小布条,100个帽子就能用尺量了,我们全师15000多人,算起来就能节省三四千尺布,要是全军算起来,那就更多了。”
“这一算,倒要重视重视呢!”唐棣华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黄克诚手里的军帽。
“来,你试试看。先把这顶帽子改成单层箍,由我先戴。”黄克诚说。
唐棣华掏出针线包,把黄克诚的帽子拆下来,改成单层箍,又缝起来。黄克诚接过帽子,往头上一戴,高兴地说:“跟双层箍的帽子不是一个样嘛!”
第二天一早,黄克诚把这顶改过的帽子,交给师部其他几个干部试戴,大家都一致叫好:“这样改得好!帽子同样戴,又省了布。”
黄克诚从帽箍得到启发,又仔细地审看自己穿的军装,一边审看一边自言自语:上装的翻领可以去掉,衣兜盖也可以取掉,宽大的串式肥裤腰改成西式裤腰,这样不是又可以省不少的布吗?黄克诚把这个想法提出来,同几位师领导商量,有人不赞成,说:去掉帽折圈还好说,衣兜盖、翻领都去掉,就不像军服了,这也省不了多少布呀。黄克诚很深沉地说:“我也考虑过,一套军装省不了多少布,可全师官兵的服装加起来,节省的数目就可观了,能减轻群众的多少负担啊!”经过讨论,一致决定采用黄克诚的办法。
不久,新四军三师和苏北军区的全体指战员都领到了新军装。一看新发的军装,不少战士愣住了:怎么变样了?有人就发起了牢骚:“这还像军装吗?能省几寸布啊?”老百姓看了,也都觉得奇怪。军装本来就是土布做的,改装后就觉得更“土”了。为此,黄克诚专门召开了一次大会,他穿着和大家同样的特殊土军装,走上讲台,对指战员们说:“就说说我们的军装吧!改一下并不影响我们穿着。我们现在土,是为了将来的洋,现在不习惯,以为不美观,但我们今天的节省,是为了明天的丰富多彩。敌人在军事上消灭不了我们,就想在经济上把我们饿死、冻死、困死,我们能坐以待毙吗?绝不能!我们也有两只手,我们不仅要粉碎敌伪的经济封锁,还要发展生产,这就是毛主席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还要厉行节约,开源节流。全师近2万人,一天一人省一两粮,一天就是上千斤粮;一人一套军装节省一二尺布,全师省下来的布料有一万多米,积少成多,就能派大用场。我们再替老百姓想想,你们的父兄姐妹都在乡村积极支前,我们这里节省一点,他们的担子就轻一点啊!如果全军都这样做,这个数字就更可观了,要解决多大的问题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渡过难关,打败敌人的封锁,争取最后的胜利。”黄克诚的一席话,语重心长,赢得了阵阵掌声。
节俭带头人
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吹来,一群群大雁由北向南飞去,又一个冬天来到了,三师的干部战士都纷纷穿上了新发的棉衣。师部管理员张兴旗拿出黄克诚那件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左看看,右看看:“这件棉袄已穿了四五个冬天,早该换一件了,可黄师长硬是不肯换,怎么办呢?”正在这时,黄克诚走了进来,张兴旗把手里的那件棉袄抖了抖,说:“黄师长,这棉袄早该进博物馆了,领子、袖口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