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英雄的,红军是英雄的,人们永远记得长眠在地下的红军将士,他们激励着习水人民迈开大步走向富强、民主。这块土地,红军留下许多宝贵财富,许多革命元勋的后代、国防大学的官兵、昆明陆军学院的官兵先后来过这里。72年,弹指一挥间。习水县委、政府弘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四渡赤水精神,带领68万习水人民不懈奋斗,从贫困走向了富裕,从富裕走向富强,书写了出奇制胜的发展新篇……
金色畅想——一黑一白神来笔,与时俱进书新篇
中红网:据了解,习水既有“黔北煤海”之称,又有响誉四海的习酒品牌。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习水是如何利用这一优势进行经济建设的? 李 凌:有着“黔北煤海”之称的习水,已探明储量48亿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营造招商空间,重庆、四川、浙江、安徽等地的客商竞相抢滩入驻,成为煤炭开发的主力军。煤炭是习水电源的重要能源。习水电厂是新时期工业化建设的代表,既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首批重点工程,又是习水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点企业。工程于1999年元月20日破土动工。2001年国庆点火发电,总投资18.5亿元,装机容量54mkw。点火发电以来,发电总量已达143亿度,实现税率3亿多元。列入贵州省第三批重点电源点项目建设的二郎电厂,总投资53亿元,装机容量120mkw,目前已通过可行性研究论证,不久将动工修建。 二郎电厂破土动工后,位于习水东部煤炭储量丰富的“处女地”又将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受到客商的青睐。预计到2010年,习水原煤产量将超过800万吨。 驰名中外、香飘四海的习酒,曾支撑起习水财政税收的半壁江山,也曾因中国白酒市场的疲软而跌入低谷。1998年10月加盟茅台集团后,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又一匹骏马。位于四渡赤水二、四渡口的二郎滩头的习酒公司, 占地2755.34亩,年产量3.7万吨,是中国最大的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目前,它引领着习酒、小糊涂仙、土城老窑、醉先富等高、中档酒业闯进了中国白酒市场,使习水成为名副其实的酒乡,延续了习水“汉枸酱”、“宋窑酒”的历史。 作为习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瑞安建材有限公司,也在发展中欣欣向荣。30万吨干窑悬窑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朝阳”牌水泥远销仁怀、四川、重庆等地。 中红网:凭借自身优势发展工业,为习水的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 李 凌:习水是工业小镇,也是农业大县,盛产水稻、玉米、红粮、油菜、大豆。200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培育壮大“六个万户”工程,16.6万亩退耕还林、27.5万亩荒山造林,6年后将是习水农村的又一支柱产业,10万亩有机红粮成为茅台酒的第二大原料生产基地,畜牧生态养殖、无公害蔬菜种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工业强县”、“农业立县”、“商贸富县”,这是习水县委、县政府认真审视县情后的结论。2001年10月,新一届县委班子确定了围绕“三化一强”的目标,建设“四个大县”(能源大县、畜牧大县、名酒大县、旅游大县),实现习水历史性跨越的出奇制胜。2001年以来,全县财政税收从8500万元增加到2004年2.06亿元,实现了四年增长3倍的第一个出奇制胜,成为习水新长征中的一支神来之笔。 中红网:在工农业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后,习水是如何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的? 李 凌:旅游业发展是习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又一标志。2002年,县委、县政府针对习水有资源、无投资的困难实行经营权、所有权“两权”分离,将三岔河这块生态宝藏在一定时期“零费率”出让经营,成功引进厦门金中达集团前来投资开发,成为贵州省旅游业开发的一种独特模式。2006年以来,景区旅游综合收入已达2750多万元,从此,习水旅游告别有景无人的历史。旧城改造、西区开发、城市建设在工业、农业、旅游业同步发展的同时也迈开了坚实的步伐。一个避暑天堂、天然空调、免费氧吧、绿色神秘、红色神奇、历史悠久、商贸繁荣的绿洲红城正在黔北大地、川南边陲、渝西近邻冉冉升起,红亦妖绕,绿也婵娟。走过绿洲红城,体验四渡赤水,传承长征精神,实现出奇制胜。神奇习水——绿洲红城是人一生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