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破南敌与西渡黄河有何“决然不同” 1936年10月24日毛泽东即致电彭并朱张、贺任、徐陈,指出“目前先决问题是如何停止南敌。”(《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632页)。10月25日中央军委致红军总部和一、二、四方面军电,再次指出“我们以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应集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634页)这和全军西渡决然不同。 ——耿仲琳焦成毅:《应当还西路军问题的历史事实》 如同把造船与渡河截然分开以证实西路军渡河是张国焘逃跑路线,该文以同样的思维方式,把击破南敌与渡河分开,想以此说明张国焘的继续搞分裂、继续对抗中央决策。 先看该文所引第一份电报原文:“胡、毛、王、关业占大道,如继续北进,而地形、给养条件又可能给以基本限制,则我处南北两敌之间,非击破南敌无法向北。现虽有各种材料判断,南敌不能持久,但蒋介石在短期内拼命一干之可能仍是有的。因此目前先决问题是如何停止南敌。”此电已将击破南敌与渡河北进之关系表述清楚。该文所引第二分电报:“根据敌向打拉池追击及三十军已渡黄河的情况,我们以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应集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我处南北两敌之间,北面作战带阵地战性质,需要准备两个月时间。不停止南敌,将使尔后处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当时的形势是,10月20日,胡宗南、王均、毛炳文等部由南向北大举进攻,企图歼灭红军于黄河以东的甘肃、宁夏边界地区。为此,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红军应先行击破南敌,然后再集中向北。同一电文中仍指示一方面军“迅速造船,准备渡河”。由此可见,“击破南敌”只是实现北进的第一步,只是中央实施攻宁(夏)计划军事部署中的一个行动,这和全军西渡并无“决然不同”之处。 为执行中央击破南敌计划,10月27日朱德、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报毛泽东周恩来,指令“四方面军除三十、九两军及指挥部已过河外,其余各部应停止过河,”以集中兵力击破南敌。(《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军事斗争》)说明红军“两总”正以实际行动贯彻击破南敌的指示。 究竟谁在翻案 经有人这么一翻腾,《毛选》注释也被修改了。原注是说:西路军渡河是根据“张国焘命令”。现在完全倒过来了,把西路军渡河说成是“奉中央军委指示”,把失败的原因说成是“敌众我寡”(有人强调是中央指示多变)。多少懂点逻辑,稍有军事常识的人,能够接受这两种说法吗?中国工农红军从它产生之日起,不就是在敌众我寡的条件下吗?如果按这种逻辑红军还能生存发展吗?至于所谓中央多变就更离奇了。谁不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两万多队伍打光了,能赖中央指示多变吗?他们是唯唯诺诺者乎?敢于不经中央独自作出XXX、XXX离队的决定,为什么别的决定就不敢作?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耿仲琳焦成毅:《应当还西路军问题的历史事实》 一、1991年《毛泽东选集》再版,对1951年第一版关于西路军的注释所作的重大修改,关键一句就是渡河部队奉“张国焘命令”改为“奉中央军委指示”。51年版:“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91年版:“一九三六年七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会合后,由于中共中央的积极争取,并经过朱德、刘伯承等以及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于同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十月下旬,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十一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四个月,歼敌二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一九三七年三月失败。”这个重大改动是关于西路军的定性,明确“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显然,这是十分审慎的改动,谁都知道,《毛选》编辑出版的重大性、严肃性,中共中央设有级别很高的专门编辑机构。西路军问题从朱玉提出、陈铁健、丛进等专家艰苦考证以及各地党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到终于解决的全过程,历时24年。并非耿文“经有人这么一翻腾,《毛选》注释也被修改了。”轻飘飘一句话所能涵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