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创造教育的目的
1.培养国民,培养高度自觉的人民。徐特立指出,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以及随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完全是剥削阶级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为巩固他们的统治服务的“愚民”、“顺民”,其实质是一种奴隶主义的教育,扼杀了民族的创造精神。然而,新中国新社会的教育完全不同,“我们是培养高度自觉的人民,而不是培养盲目服从的顺民”,[45] “我们的教育就是消灭奴隶制,消灭奴隶教育,我们不做奴隶,也不奴隶人”,[46] “我们的教育是革命的教育,其目的是教国民不是教顺民,应反对无理的服从及自己没有了解的盲从。”[47]因为现在的教育是为革命和建设服务的,“我们为着完成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任务而教育后代”,[48]这种教育必然是强调创造性的。
2.培养有个性、能独立思考的人,能自动研究、自动工作的人。徐特立力主教育中要实行“学生本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反对学习中的“蛔虫”、“绦虫”、“字纸篓”。他指出:“要养成独立性,发展个性”;[49] “限制个性的发展与奔放,就不会有所创造,不能发挥每个人的天才”[50];教学不是单纯地给以已有的知识,而应该“养成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51]。他强调:“不能完全求中和而消灭个性,有些片面的地方不妨碍大处,不要纠偏,不要用一个模子塑造人,千篇一律就没有创造性。”[52]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培养出自动研究、自动工作的人,养成他自动的能力与习惯。凡是可以帮助他开步走的知识方法技术,都可以教给他,其余要教他自己去求教。”[53]他批评那些“学得多懂得少”、不加以批判的吸收的人是“字纸篓”,“所谓书生即学而不知,乃是无用之别名,儒家之流。”[54]他明确表示:“我一生不喜欢用奴才”[55]。
3.“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在延安时期,他针对有些同志否定学校教育或夸大学校教育的两种偏向指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培养能够独立工作的科学技术干部,给他们以基本的知识和能力。”[56]1948年,徐老提出:“我觉得应当培养敢于发挥其个性,有头脑辨别是非,有主张,有试验,有创造,有行动的青年。”[57]1957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1958年,徐老在解释这个方针时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子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新知识。”[58]
4.培养“积极的新社会的建设者”。这是创造教育的最终归宿。只有培养出“积极的新社会的建设者”,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生动活泼,敢作敢为,才能产生出各种人才来,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如果是培养了一些阿斗,甚至一些奴隶,那新社会是不会到来的。”[59] 在长达7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徐特立凭着他对真理始终不懈的追求,凭着他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和提炼出了大量的教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其中的创造教育思想在今天尤其显现出可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2][3][5][6][7][8][10][15][18][21][23][26][27][29][30][31][32][33][35][36][37][38][39][40][41][42][43][45][48][55][58]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268、267、268、228、228、228、232、577、275.285、590、275、283、283、273-274、251-252、284、242、242、274、274、501、273、590、590、283、590-591、591、384、371、316、590. [4]李鹏.在徐特立铜像揭幕典礼上的讲话[A].转引自:吉多智、李国光、戴永增.徐特立教育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3-4. [9][12][14][25][34]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四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224、368、421、144、255. [1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徐特立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80. [11][17][19][22][24][44][49][50][52][53][57][59]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三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2、86-87、108.81、140、84、32、278-27、154、147、279、279. [20][28][51]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二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179、267、199. [46]徐特立.漫谈[A].1946-9. [54]徐特立.谈学习[A].195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