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一只神秘的部队和核工业部直属的23、24公司来到绵阳,秘密建设核武器的研制生产基地,主要发展核工业、研制器“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城”因此得名。梓潼的两弹城就是原基地总部所在地。斑驳的红砖墙和苏式建筑风格仍在诉说当年两弹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的故事。
战略核武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以“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中子弹之父”王淦昌等为杰出代表的16位科学家带领2万余名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许身以国、科技报国。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是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对邓稼先的评价,也是对两弹科技工作者的褒奖。
“再穷也要有根打狗棒”。在两弹历程馆里陈设着直角量尺、砝码、轴承和小型车床等各种设备、工具和零件,当时的科学家们就是靠着这些最简陋的工具和设备创造了人类科技史上的空前壮举。每一件文物都是党的伟大事业的亲历者。
为了党的事业,“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在“两弹城”辛勤耕耘15年。邓稼先旧居后面,有七栋“院士别墅”,在简陋的“别墅”区,王淦昌、于敏、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等一大批专家院士相继工作生活二十几载,留下无数催人奋进的爱国故事。如今的“两弹城”早已解开神秘面纱,成为人们瞻仰的红色教育圣地。
23年间,完成原子弹和氢弹轻型化、小型化研制,指挥开展了22次核试验,“两弹”终成“国之利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民族精神凝聚着广大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历程。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在两弹历程馆,陈列着一辆“特殊”的文物—尼桑公爵王轿车。看似普通的轿车,却透露出邓稼先的勤廉人生,1985年,邓稼先回京治疗,组织为他配备了这辆高级轿车,而他只象征性的坐了一次,只要是私事,他都会去挤公交车。时刻提醒着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忠诚于党、廉洁奉公。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在弥留之际仍然坚定自己的“初心”。邓稼先的这种伟大情怀和“两弹一星”精神,时刻激励我们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成为国之魂魄、民族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