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写入近代史的史学家——记中国近代史学教育的奠基人孟世杰(1895—1939)(组图)
2017-07-17 09:04:37
作者:史嘉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30年,孟世杰(字咸宇)校长在北平市公立一中

孟世杰照片

孟世杰著《中国近百年史》

五四运动之历史意义

    孟世杰,字咸宇,北京市人,汉族,1895年4月26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山东,孟子故里邹城市,《孟氏名人录》孟世杰位列其中[1]。系明代翰林院博士孟希文嫡孙,世代从教。孟世杰自幼敏而好学,酷爱历史,5岁便可背诵唐诗、宋词、汉赋、元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孟世杰年少稚幼时,随父亲在自家创办的孟氏学堂学习。1908年,考入公费的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选修了中外历史、地理学,并于1911年考入国立北平高等师范学校。被誉为中国近代史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1911年(16岁),辛亥革命爆发,北平师范学校陷于停顿。孟世杰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学生。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修东南亚文化和世界史,多次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宣传、集会活动。孟世杰自幼就知道孙中山的名字,并认为孙中山是当代之伟人,他认为“自辛亥革命后孙先生乃国人指路之师长”。1912年,17岁时即写成《清史》(稿本),现已成为孤本,目前作为民国时代清史研究论著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孟世杰1913年夏在日本与同时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学本科学习的李大钊结识。1913年秋赴法国里昂大学学习世界史。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孟世杰辗转回国,考入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研究科。北平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它是当时国内享誉盛名的师资最高学府,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

    1915年,20岁时写成《地球之生成变迁及将来》,此篇文章是孟世杰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历史地理学会,召开第一次大会的讲演稿。同年,还写成了《论近世纪以来英德法美教育学说之变迁及其特色》[2]。 “这种以专题为中心的编纂体例对我们今天编著中国文化史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3]”。1916年孟世杰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

    1916年以后,孟世杰完成了教师到教授的转变,曾历任中国大学、燕京大学、法政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华北大学、东北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及北京师范学院教授[4]。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1917年10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孟世杰。当时孟世杰是李大钊参与编辑主编的《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忠实读者,李大钊发表的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的文章深深吸引了青年时期的孟世杰。

    1919年5月4日下午,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孟世杰同许多进步教授一道,积极参加了陈独秀、鲁迅、蔡元培领导的五四运动,与北大及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反帝爱国群众运动的革命浪潮迅速漫及全国。

    1920年初,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期间,与孟世杰再次见面,李大钊非常信任孟世杰,孟世杰也把李大钊视为良师宜友。

    1921年至1925年这段时间,孟世杰被学界评为中国历史典籍著作甚丰者。尤以先秦史、近百年史称著。先后著有《中国最近世史》、《中国近百年史》、《先秦文化史》、《化石期之文化》、《戎狄蛮夷考》、《本国史》、《中国史研究问题解答》、《三国六朝文化史纲》和《隋唐五代文化史纲》等,特别是《中国最近世史》、《中国近百年史》、《先秦文化史》等数次出版,被收录于《民国丛书》。被后来众多史学家,包括建国后的史学家在著书、论文中引用。如:著名史学家、国学家陈柱、中国民主同盟发起人之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驱左舜生、中国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张海鹏等等。当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刘乐士将孟世杰在匈奴史学上的研究与王国维、梁启超等史学家并驾齐驱[5]。深受毛主席器重的“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知名的左翼作家萧军,抗战时期,在延安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及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在搞戏剧创作时,就将孟世杰的《先秦文化史》等作为床头必读书[6]。1925年,天津华泰印书馆出版了孟世杰编著的《中国最近世史》三册,燕京大学曾作为大学历史教材之一[7]。

    孟世杰和鲁迅先生认识,是时任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的许寿裳介绍的,并邀请他们一同在女师大执教,鲁迅在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在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孟世杰与鲁迅成为了同事和知心朋友。

    1926年3月,孟世杰积极支持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的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 并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大钊等革命志士的血腥屠杀,更增添了他对共产党由衷的敬佩。

    据孟世杰的妻子张镜澄老人回忆:“李大钊先生被杀害后,孟世杰整夜睡不着觉,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而愤怒,他对李大钊为民请命,英勇就义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动。李大钊就义的那天夜里,他对妻子张镜澄说:“中国明天之希望唯寄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蒋介石屠杀革命民众宣言》。4月25日,武汉举行30万人反蒋大会。孟世杰将这一历史事件载入了他1931年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中国近代史》。

    1928年,蒋梦麟接替蔡元培出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大学院改为教育部后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和学习,经教育部长蒋梦麟批准,将孟世杰1925年由天津华泰印书局、文化学社出版(民国文存的)《中国最近世史》第一册第二册进行改编,其内容在孟世杰主持下,至1930年春编成《中国近百年史》,作为高、中等教育的近代史教科书。

    1929年9月至1930年12月,孟世杰担任北平公立第一中校长。因支持一中地下党团员及进步青年学生活动,被国民党北平市教育局免职。

    1930年,孟世杰承国民政府应邀,编著民国中学历史课本。按教育部颁初、高级中学本国史课程标准编纂的初级中学校教本《中国史》(上、下)、初中师范教本《中国史》(上、下》、《新标准高级中学本国史》(2册),5次出版,南开大学附中、天津中西女中等许多学校一直使用孟世杰编纂历史教材(南开校史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南开校史研究丛书 第五辑,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3,第117页)。直至抗日战争爆发。

    孟世杰还译著了日本考古学家、史学家滨田耕作编著的有关中日考古进步书籍《东亚文化之黎明》等。该书概述了从旧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化、兼论古代中国对日本、朝鲜文化的影响。这些译著对研究中国与东北亚各国之间的关系亦有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孟世杰经常给《时事新报》、《国民公报》、《晨报》撰写史评文章,揭露近代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史实真相,特别是他撰写的有关中华民族被帝国列强瓜分宰割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丧权辱国、卖国条约的文章,通俗易懂、笔锋犀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目的在于唤起民族和青年们的觉醒和爱国热忱。这期间孟世杰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

    1935年至1936年8月,在中国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四川大学历史系担任教授。期间,爆发了由爱国学生组织的“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孟世杰和杨秀峰、吴承仕、何其巩等知名教授带头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在这期间孟世杰作为中国近代史教育的奠基人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者、支持者和革命事业同路人。

    1939年10月,孟世杰在担任国立北京师范学院教授兼史学系主任时,因心脏病谢世。享年44岁。杨秀峰、何其巩、吴承仕、许德珩、雷洁琼等教授和上千名师生前往吊唁。

    一、孟世杰是第一次用近代史重大事件表述近代百年史的爱国史学教育家

    《中国近百年史》做为教科书,是最早将“五四运动之价值”、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就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八·一南昌起义及失败、广州起义、成立苏维埃政权等情况第一次载入中国近代史,他通过近代史教育,将爱国情怀根植于大中学生心中,融入了国民的灵魂,从而奠定了中国青年民族解放、民主自由的思想,极大的提高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热忱。同时对中国共产党研究中国的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意义深远。

    孟世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戊戌维新”列出专章的人。“建国前,中国史学界没有写出研究戊戌维新的专史。……孙中山、章太炎、冯自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穆、蒋廷黻、侯外庐、何干之等人都有涉及戊戌维新的论著行世,但始终未形成一部全面的科学的戊戌维新史专著。……最早把戊戌变法列入中国近代史范畴的是1926年天津出版的孟世杰编著的《中国最近世史》三册中。……把戊戌维新列出专章进行详细介绍的重视[8]”。他罗列出新政成绩,把维新与共和作为近代中国重要历史时期考察,在戊戌维新百年研究中开一滥觞。开创康有为研究新格局[9]。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四十年代,有不少史学著作都谈到了洋务运动。但把西太后与洋务运动联系起来考察者很少。而孟世杰著《中国近百年史》却将西太后与持续30余年的洋务运动相终始。孟世杰在书中,简略的记载了清朝后期企业发展的状况。是对当时状况描述的比较真实的史料。书中写到了洋务运动以及洋务运动的缺陷,写到了甲午战争后外国人设立工厂,写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长。作者在书中既批判了早期洋务运动中的迷信做法,又讴歌了当时华人办厂的奋斗精神,是一段时间真实的历史写照。这些观点。直到今天依然有着其历史和现实意义[10]。

    二、孟世杰是第一位将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历史学家

    他的史学著作对中国共产党研究中国的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张海鹏所著《中国近代通史》第10页之《中国近代史开端》部分写道:“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此后中国民族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动乱和变迁,都以鸦片战争为出发点。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开始被国际资本主义的浪涛所冲击,而且从此引起了中国民族内部的重大变化。鸦片战争不仅开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即由闭关的封建国家,开始向半封建社会推移,由独立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国家推移,这样,就使中国在国际关系上、在国民经济上,阶级阵容上、以至文化思想上,都变现了空前巨大的变化。从此,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就陷入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与任意奴役的悲惨命运,但也因此促进了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觉醒,唤起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解放斗争”。“范文澜、宋云彬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也都是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以上李鼎声、华岗、范文澜等人都是共产党人,也许人们会误会,以为以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共产党人的看法。其实不然。许多不是共产党人的作者,对这个问题也具有相同的意见。例如,1926年出版的孟世杰著《中国最近世史》,也是以鸦片战争作为起点的,他在叙论里说:“鸦片一役,开对外战争之端,创门户开放之局,藩篱尽撤,外力交侵,实为近百年忧患之种原。故论中国最近世史,要起于鸦片战争”。

    三、孟世杰第一次把“五四运动”写进国民党统治区的历史教科书

    孟世杰在《中国近百年史》中以近百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体讲述近代百年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掠夺欺侮的史实和中华民族觉醒反抗、不屈不挠,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第一次在历史教科书中高度评价与讴歌了“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孟世杰在《中国近百年史》下册第97页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世开出一种新机运,其立足以促进政治改革,社会变化。无论何人不能否认此为学生空前之爱国运动。.....自五四运动后...使国民憬然于政府不足恃,知本身对于国家有重大之责任,其价值殊足珍贵”。这部中国近百年史的教科书,还以详实生动的案例和史料,在中华民族的芊芊学子的求知情怀里,注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为民族解放而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和爱国主义、争民主、争自由、争族解放、争民权、争民生的思想。这本书共三编二册,以时间为序,系统介绍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作者成书之时将近一百年的历史进程,目的在于叙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经过,说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变革之背景,阐发三民主义之历史、根源,指示中国民族应有之努力之宗旨。

    上述史料写作时间应该在1930年到1931年前后,这是个什么时期呢?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逐渐形成。新右派首先在思想理论上歪曲新三民主义,反对“三大政策”。

    1925年六七月间,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宣扬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学说,要求已经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在国民党二大上取得军政大权的蒋介石在1926年3月策划了针对共产党人的“中山舰事件”。5月15日,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案》,要求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的任职进行限制、上交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全部名单。1927年三四月间,蒋介石在上海与帮会组织、帝国主义列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右派势力密商暴力“清党”事宜。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发动反革命政变。随后,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也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仅广东一地,被捕杀者就达两千多人。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这期间,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踏上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在这个时期,身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的作者,将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人牺牲和组织发展的情况写入介绍中国近代历史的教学用书籍,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不能不说是一种胆量和气魄。在这个时期民国时期第一任教育部长蒋梦麟能批准该历史教科书为全国大、中学历史教材;王桐龄(著名历史学家)校对敢于承担责任,真可谓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更使这部最早将中国共产党写进国民党统治区大、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百年史》具有了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建军大业与统一战线
·下一篇:特稿:“让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永远传承下去”——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书画巡展活动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让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永远传承下去”——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
·特稿:“让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永远传承下去”——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
·特稿:建军大业与统一战线
·特稿:名震湘鄂西的“谷花洲暴动”
·特稿:110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当红军 庆八一 过“主题党日”(组图)
·特稿:江西干部学院赴三湾参观学习(图)
·特稿:龙开富将军家风(组图)
·特稿:龙开富将军家风(组图)
·特稿:桂东南边村郭大洪家的红军军毯
·特稿:湘南起义打响了中国土地革命的第一枪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赵梦园: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
李楚楚:继往开来,祖国明日更精彩——记“永信班”
汤晓晨、鲁娇颖:“与党相伴60年,我很骄傲”——施
浙江理工大学“三省十县红文化,青春助力十九大”暑
冯开阳:走近红色历史,体悟革命精神——记浙江理工
吴振宙:不老的红色精神——牧医学子新县行(图)
李文东:洛阳师范学院永信班学员参观——洛八办纪念
郭照杰:参观革命旧址,感受红色精神(组图)
王聪玲:红色寻根旅,献礼十九大(组图)
樊晓歌:洛师永信班参观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杨窑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