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随延安干部团步行去东北解放区开辟工作。在沈阳组成东北文艺工作团。他先任该团戏剧部长,该团改组后任组训部长。曾先后率团到长春、丹东、大连、哈尔滨等地演出。他除参加团里行政领导,还参加编写了《东北人民大翻身》、《祖国的土地》、《我们的乡村》,导演了《东北人民大翻身》、《把眼光放远点》、《祖国的土地》、《血泪仇》等。业余时间编辑了《新音乐》、《介绍黄河大合唱》、《音乐八一五》、《关于曹禺先生》和木刻《血泪仇》等作品。1946年1月,当选东北文艺工作团特等模范工作者。1946年12月21日,他率创作组从齐齐哈尔赴讷河,途中坠车遇难。他牺牲后,新华通讯社发了电讯讣告和悼念文章;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并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在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建墓立碑;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着他的遗像和事迹。
17、顾大椿(1915-2007 )顾大椿同志,江苏南京人,1915年2月生于上海。1935年在南开大学参与“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党指示考入北京大学,曾任北大党支部委员。“七七事变”后,按党指示赴南京,1937年9月至10月,任南京青年战地服务训练班地下党支部书记。l977年4月至1979年8月,任湖北省委书记、省纪委第一书记兼武汉市代理第一书记。1979年8月至1985年1月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1994年8月1日离职休养。2000年9月,中央批准顾大椿同志按中央机关部长级待遇。顾大椿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18、朱穆之(1916年12月—2015年11月),原名朱仲龙,江苏江阴人。1933年起在北京大学外语系学习,参加一二九运动、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起,任南京《金陵日报》编辑,山东聊城、临清专署秘书。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太行分局宣传部科长,北方局宣传部秘书,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科科长,新华通讯社特派记者、临时总社蒋管区组组长、解放区部主编、编辑部副主任、社委会成员、编辑委员会成员、第二副总编辑。1949年后,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副社长、编委会党组第二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劳动。1972年9月后,任新华社社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组长、党组书记,中宣部副部长兼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组长,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2004年3月离休。
2015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19、刘居英,1917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北大团支部书记,后到豫西工作。1937年到山东,自莱芜地区组织抗日武装。1951年入朝,任志愿军铁路管理局局长、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1961年,陈赓逝世后,刘居英继任“哈军工”院长。“文革”后,刘居英担任过海军政治部主任,最终回到铁道兵任副司令员。他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解放勋章。
2015年12月6日5时45分,刘居英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8岁。
20、王季青(1913年2月6日—2007年12月24日),辽宁沈阳人,原国家副主席、新疆农业大学创始人王震同志的夫人,原北京西城区第八女子中学的老校长。王季青,于1913年农历正月廿八出生于辽宁沈阳,幼年丧父,“九•一八”事变后随母亲流亡北平,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后转入历史系。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于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她基于满腔爱国热忱,从学生运动的第一线奔赴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线,到晋西北参加了八路军,在一二O师民运部执行扩兵任务。同年底调至三五九旅,在旅部任文化教员,经贺龙介绍,不久与该旅旅长王震结为伉俪。
1949年底,王震将军率部和平解放新疆,她随军入疆,组织上就派王季青等中共党员作为代表接管新疆学院,并立即着手对学院进行全面的整顿和调整,后又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1950年10月30日,在中共新疆分局和省政府领导下成立了新疆民族学院院务委员会,王季青任秘书长。1951年她调任新疆军区俄文专科学校校长。1954年初,她随王震将军调往北京工作,被任命为北京女八中(现为鲁迅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57年反右时,王季青被勒令停职反省,调离了学校。
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彭真在北京市万人大会上宣布为王季青平反。她又回到女八中继续当校长。
21、陆平(1914-2002),男,原名刘志贤,其弟弟刘居英。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其弟弟是刘居英。陆平1933年2月加入加入中国共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他曾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后于1957年10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校长。
陆平一生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工作扎实,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从不贪图个人名利。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中华民解放先锋队华北队部队长、中共中央晋察冀北方分局青委书记、中共平北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青委书记。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中央常委兼青工部部长,铁道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会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002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22、宋尔纯,后改名为宋应,曾任国家地质部副部长,1916年生,直隶(今河北)枣强人。1932年任南开中学反帝大同盟支部书记。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曾任中共临县中心县委书记、临县地委书记、中共晋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晋南工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川西区委组织部部长、成都市委第二书记、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副部长、国家地质总局顾问。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3、杨裕民(1889--1939),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1路政治部主任。 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我国著名造纸专家。名彦伦,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字灿如,河北省(直隶省)迁安市(县)杨团堡村人。
2014年9月,杨裕民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04年来津入天津直隶高等工业专门学堂附属工厂学徒。1906年入天津工艺学堂,后又转入南开中学读书。1916年,首创芦苇制浆造纸,并为上海大中华和江南造纸厂首先采用,到30年代被普遍推广,工艺和产品不断有所创新,为中国开拓造纸工业新原料、新工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杨十三赴美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直隶工业试验所化工课课长。1923年,杨十三在天津积极帮助迁安人李显庭购买造纸机械设备,在三里河建立了一个半机械造纸厂,名“显记纸厂”(今华丰纸厂),是为迁安机械造纸之始,投产以后,质美价廉,畅销国外。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杨十三组织学生游行示威,以教授身份,走在队伍最前列,支持声援北平学生。
1937年天津沦陷后,与洪麟阁、连以农、工业学院校友及其子女近二十人,组成“工字团”、参加天津各界民众抗日救国会、华北人民自卫委员会,开展抗日活动,并以自家的住宅为地下活动联络据点。
1938年7月9日,杨十三和洪麟阁一起,率领所属抗联部队1000余人,积极配合挺进冀东的八路军宋(时轮)、邓(华)四纵队对敌作战,7月12日一举攻克玉田县城,活捉了日军顾问石本,伪县长宣布投降。首战告捷,万众欢腾,杨十三主持召开各界人士大会,号召他们团结抗日,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第三路军很快发展到近5000人,编成四个总队。随后,联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很快收复了丰润、玉田等县的沙流河、鸦鸿桥、亮甲店等重镇,一度攻克了丰润等县城。7、8月间,与日军作战50余次,毙敌甚众,曾收复玉田等15座县城。经大小战斗50多次,名扬冀东。后被朱德总司令电召八路军总部,担负军工工作。1939年6月,到八路军总部负责军工工作。7月21日,杨裕民因奔劳过度,心脏病复发,在与日寇九路围攻太行山作战转移时牺牲于担架上,享年50岁。毛泽东题写了《悼念冀东抗日英雄杨十三》的挽联;朱德题写了《彪炳日月》的挽词。
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冲破国民党政府高压政策,响亮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这个运动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它打破了一度沉寂的政治局面,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具有同五四运动一样伟大的意义。
品读《邓力群自述》,书中呈现了一二九运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一个个战友的名字,他们青春光亮,英勇无畏。既留在了《邓力群自述》里,也刻在了邓力群的脑海里。邓力群和他的战友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青年,天之骄子,出身优越,抛弃功名利禄,在党的召唤下,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