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问不出名堂,就把3岁的兰平一把抓过来,用枪顶着兰平的头:‘说你家的钱是哪来的?不说打死你!’母亲的心一下就跳到嗓子眼……兰平边哭边说:‘妈妈卖爸爸的衣服。’他们把兰平放开,兰平一下扑到母亲的怀里哭着说:‘我怕,我怕。’”
《兵妈妈》书封
在《兵妈妈》一书当中,这是1946年国民党空军起义第一人、解放军空军奠基人之一的刘善本驾机起义到延安之后,其夫人周叔璜带着3岁女儿刘兰平与国民党宪兵特务巧妙周旋的一幕。
为庆祝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红色纪实回忆文集《兵妈妈》,集中展现了经历战火考验的女兵风采。在书中,刘善本女儿刘江平撰文详细讲述了父亲驾机起义后,母亲周叔璜带着家人栖身在虎穴,历经艰险,冲破层层阻力和父亲团聚的传奇故事。
包括周叔璜在内的兵妈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既是军人、战士,也是母亲、妻子。《兵妈妈》以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建军90年历史上经历过战火考验的老一辈女兵的风采。
“《兵妈妈》描写了许多女兵的传奇经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写一出惊心动魄的电视连续剧。”军事科学院罗援少将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说,“她们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7年4月23日,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兵妈妈》新书座谈会上,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齐书深表示,“我社高度重视本书编辑出版,将本书列为我社重点书,申请列入世纪出版集团建军90周年献礼图书。”
刘善本驾机起义后家属身陷囹圄,周恩来亲自施救
1946年6月26日,延安上空阴雨绵绵,一架美制B-24型重型轰炸机冲破艰难险阻,在风雨中缓缓降落在简陋的机场。
驾驶飞机的机长是时任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上尉飞行参谋刘善本。他在即将接任蒋介石专机——“美龄”号机长的关键时刻,选择投奔光明,飞向延安,开创了国民党空军人员驾机起义的先例。
周恩来多次称赞刘善本是“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国民党空军先后有40架飞机、近百人驾机起义。
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空军被称为“天之骄子”,飞行员的生活是很优裕的。刘善本又素以飞行技术超群而负盛名,在一般人眼里,他更是“仕途”坦荡、令人羡慕的佼佼者。然而,刘善本却选择了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父亲带给延安共产党人的是一架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机组人员均是在美国受过专业培训,技术熟练的飞行技术人员。他们的到来,为新中到成立后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积累了宝贵的人才。”刘江平在《兵妈妈》一书题为《比翼共危艰 同心共促统一——母亲周叔璜的传奇人生》的回忆文章中写到。
“父亲的起义是对他个人及其全家人的生死考验。”文章说,“父亲起义之后,我的奶奶、母亲、叔叔、姑姑、姐姐,共七八口人仍在上海……他这一走,薪水全部停发,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加上母亲正怀着二女儿海平,还要照顾全家人生活,日子非常艰苦……由于经济拮据,她把不穿的衣物、暂时用不着的物品等等全都变卖了。除丁生活拮据,行动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国民党宪兵特务的严密监视下,全家过上了软禁生活。中共地下党几次试图接近都没有成功。”
“当时在南京梅园新村的周恩来亲自组织地下党营救刘善本的家属,参与营救的有廖承志、潘汉年、史良、沈雁冰。”上述文章还讲述了周恩来委派民国风云人物、曾刺杀了孙传芳的侠女施剑翘给周叔璜送生活费的传奇经历。
刘江平在书中写到,“施剑翘为了帮助和营救刘善本家属,周恩来特地请她到南京。她一进梅园新村周公馆就看到周先生紧锁浓眉,一只胳膊端在腰旁,在屋里走来走去。她知道每当周先生这样时,总是遇到棘手的问题了。周恩来告诉她,国民党飞行员不顾全家安危起义反对内战,现在一大家人被国民党看守起来,生活上没有经济来源,地下党几次派人都无法接近家属送救济。只好把这个任务交给她完成,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办法把钱送到。施剑翘对周恩来说:‘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金条、现金送到之后,给您打个收条回来。’施剑翘到达上海后,当即给她一个在上海空军司令部任参谋长的学生打电话说:‘老师来了,不安排老师玩一玩吗?’那位学生说自己太忙,没时间陪老师。‘这样吧,我派车拉你在上海各地转转。’她满口答应说:‘你做官了当然忙啦,我自己逛一逛最好。’那位参谋长给她派了一辆车,她就直奔迪斯维路麦加利的空军家属区……”
就在施剑翘走后,就发生了上述国民党宪兵特务们带人来审问周叔璜并用抢顶着其女儿头的那一幕。
向守志上将、罗援少将真情推荐
作为献礼建军90周年的新书,《兵妈妈》主编成亚平、副主编陆幸生在该书《前言》中说,“翻开我军建军史:自从1927年八一军旗在南昌升起,我军一代代女兵前赴后继,浴血沙场!无论是在开天辟地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在救亡图存勇驱顽寇的抗日烽火前线,还是在刀光剑影虎穴狼窝的地下隐蔽战线,在异国他乡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兵妈妈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不拔、刚柔兼济的大爱情怀,和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铁血男儿一起,慷慨赴国难,舍生为正义,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曲,铸就了人民军队永不言败的军魂,为后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然而,这些传奇故事长期没有被挖掘整理,只是留存于当事人的记忆或者家属子女的私人空间中,有的甚至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前言》介绍称,“为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给后人留下中国女兵在追求真理不懈奋斗道路上闪光的足迹,我们历时两年,奔赴十几个省、市,采访了几十位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志愿军女战士,抢救和挖掘珍贵的史料,编辑整理了这本纪实回忆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