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疆有一片神奇的黑土地,它是素有中华大粮仓美誉的北大荒。在北大荒腹地有一个八五〇农场。在这里,王震将军亲手点燃了北大荒第一把荒火,北大荒军垦文化发祥地大旗在这里高高飘扬,这里地处北大荒精神发源地核心区,也是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原著的诞生地。
对中国历史上特殊年代的八个样板戏之一《红灯记》,人们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记忆。京剧《红灯记》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原创作者黄泳江。是一部以东北抗联为背景、反映北方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虎林铁路上的“辉崔“小站。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1963年哈尔滨市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在一九六四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中国京剧院改编演出的《红灯记》,得到了普遍好评。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为了使革命的现代戏牢固地占领京剧舞台,为了塑造更加高大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为了“兴无灭资”,为了使京剧成为无产阶级手中的战斗武器,他们树雄心、立壮志,“严”字当头,在观摩演出期间和演出之后,反复推敲磨炼,不断加工提高,精益求精,终于使这个戏在文化革命的历程中成为一个标兵。
革命年代的英雄层出不穷。那个心灵与理性并蒂绽放的年代,那时对我以及绝大部分的观众来说,看戏还仅仅是看戏,是欣赏,是玩乐,是嗜好,是享受;并非朝圣,并非拜佛,不是上课,不是受教。那时艺术欣赏中的观演之间的关系还属正常;虽然政治第一仍被视为金科玉律,但也还没有绝对化到以后那样吓人的程度。鉴赏心态还是自然的、真实的。我和我的同时代人那时在观赏《红灯记》时所获得的强烈的情绪感染应该是种美学感受,当年那样一种空前的激动也纯因《红灯记》的艺术魅力所致,从一开场就点燃了观众的热情。眼泪绝不是硬挤的,掌声更不是夸张的。这和以后在文革中再度观看此剧时的心态又有所不同。
《红灯记》就是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先辈英烈们前仆后继与敌人做斗争的故事,《红灯记》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曲目,李玉和祖孙三代,英勇抗敌,坚贞不屈。李玉和接受了党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日本法西斯宪兵队长鸠山,软硬兼施逼他交出密电码。他大智大勇、坚贞不屈。在敌人的酒席宴前,在刑场上,斗得鸠山焦头烂额。残暴的敌人最后杀害了李玉和、李奶奶。铁梅继承先烈遗志,前仆后继,在党的领导和帮助下,把密电码送上柏山,胜利完成任务。红灯高照千秋日,不尽江河浪逐浪。表现了工人阶级崇高的革命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电影《红灯记》,是一部京剧艺术片,亦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东北满洲国某地“隆滩火车站”,铁路扳道工李玉和和巡警王连举都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他们救下了被日本宪兵追击的交通员(负责运送情报的人)。交通员把一份电报密码表交给李玉和。日本宪兵队队长鸠山通过检验王连举的枪伤识破他的身份,王连举受刑不过招出李玉和。李玉和和他的母亲(非亲生)李奶奶因不肯交出密电码被处死,李的女儿李铁梅(非亲生)因鸠山要放长线钓大鱼而被释放。李铁梅在邻居的帮助下把密电码送到柏山上的游击队处,游击队伏击并把追击而来的鸠山、王连举等人全部击毙。
看到龙应台的一篇文章,《瞧瞧《红灯记》里的共产党如何比钢铁还要硬》
说大陆的经典的红色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在台湾没有经过任何改动得以公演,心中很震撼,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原汁原味的样板戏,几经波折,不具国共斗争意识形态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终于跨越台湾,在国父纪念馆舞台点燃红灯。这出称为“样板中的样板”的现代京剧,有让台湾戏迷仔细体会样板神髓的机会。京剧《红灯记》成功地塑造了李玉和、李奶奶和铁梅等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塑造铁梅的形象方面更是颇具匠心,值得人们研究和思考。
峥嵘岁月,岂可忘怀,万民争看《红灯记》;“我与‘中国梦’”诗词、楹联大赛中一等奖作者穆瑞璋满江红•重赏现代京剧《红灯记》有:“血雨醒风,长夜漫,硝烟几度。抵外患,誓拼贼寇,众民挥斧。密码电传风浪卷,红灯高举群旗竖。李玉和,钢铁汉铮铮,雄歌谱。铁梅骨,炉火铸,英傲雪,降魔杵。看劈荆斩浪,万帆飞渡。盛世锤镰光更灿,心集南海莺歌赋,美梦圆,国韵绕芳枝,皮黄舞”。《红灯记》最初的剧本来源于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自有后来人》。上海爱华沪剧团的凌大可、夏剑青以电影故事内容为蓝本,改编成沪剧,并更名为《红灯记》。
1963年初,沪剧《红灯记》在上海公演。该剧剧本被推荐给中国京剧院。中国京剧院在接到指示后,先由总导演阿甲拟出京剧剧本的提纲,翁偶虹写初稿。而后,阿甲又在初稿的基础上写出第二稿。由刘吉典、周国兴、李广伯任音乐设计,李金泉设计老旦唱腔,李少春设计李玉和唱腔,张健民进行乐队编配。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从排演之初至1964年汇演,边排边改。而且,从1964第一次正式公演的第一版至1970年拍成舞台艺术影片的最终定稿,前后改动达二百多次,累计演出近千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