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的作者,是开国上将朱良才 (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7年10月入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连党代表、军部秘书,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等战斗。长征中,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西路军失败后,他只身一人,沿途乞讨36天返回陕北。建国后任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朱德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伟大的故事!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赏读雅致,撰此文以怀念伟人。
1950年代初期《朱德的扁担》被编入了小学教材,成为过去不少青少年体会我党艰苦奋斗精神的一段光辉记忆。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后来,林彪接替彭德怀的职务。1967年,《朱德的扁担》变成《林彪的扁担》,除朱德换成林彪外全无变化。同时,井冈山纪念馆的朱德扁担也换成了林彪扁担。这位解放后一直坐冷板凳的元帅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当然,现在这扁担真还给他了———不信,你去井冈山看看。数年后,林彪事发,《朱德的扁担》再次出现在小学课本,朱德扁担也再次代替林彪扁担。《朱德的扁担》曾写在学生课本里,曾写在人民的心坎里。盖世功绩的一生,执政为民的模范,他已经永远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间!但充满怀旧情怀的人们也许不知道,如今这篇这根“扁担”已经悄悄退出了中国小学课本。然小学课本上的那根扁担,如今放在仪陇,也就放稳了。
总司令经百战,带大军、得天下,最说明玄机所在的,还是军事博物馆展橱里那根“朱德的扁担”。“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战士还编了首歌谣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弯弯扁担运军粮,革命时期美誉扬。战士伙夫和领袖,红军队伍共扛枪”。一条扁担挑天地,一位忠诚厚道的军人,一条扁担从井冈山担到北京天安门。联曰:“扁担一条,从井冈山挑到中南海,肩负军威国运;足痕两道,自农户院延伸大会堂,行孚党望民心”。古今中外,得天下的总司令和大将军,何其多哉!然而,能让13亿人的国家及其所有的孩子,知道他们的开国元勋的总司令叫朱德,就是这一根扁担!扁担不会说话,但比所有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朱德的扁担》讲了一个很细小的故事:井冈山上缺粮少吃穿,朱德作为红军总司令与普通干部战士一道下山挑粮, 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干部战士看了心疼都觉得总司令辛苦,偷偷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朱德同志就自己动手做扁担还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讲了一个不简单的道理。扁担虽小,朱德在扁担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事大。朱德的扁担,一肩担尽古今愁,挑着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上火星燎,扁担一根天地挑。昔日左倾须得志,今朝仍是蒋王朝”。君担万里为河山,英雄不惧艰难。雪山草地隐饥寒。利剿狼烟!豪气永存天地,忠贞藐视敌顽。心怀远志报忠肝,国泰民安!挑得山摇地也动,人民解放把身翻。
“壮志敢将天下担,腰因道义不曾弯。井冈烽火太行气,都道英雄钢铁肩”。今仪陇县金城小学课间操是由学校老师自己编排的舞蹈有:“扁担短,扁担长,朱德的扁担历经沧桑。竖起是柱,横着是梁,朱德的扁担,共和国的栋梁……”张绍民《参观军事博物馆瞻仰朱德扁担》诗曰 :“出生峻岭野沟边,自属朱公从未闲。扁担虽轻堪负重,曾挑道义与江山”。
“一条扁担千年训,几座冈山万里程。大道经天王者气,丰碑永立自恢宏”。吴开良《朱德的扁担》诗曰:“扁担千千万,此条唯独珍。曾挑华夏土,筑出一昆仑”。此诗取胜,全在意境。起句“千千万”,言扁担之多,正因为多,才有了承句的“唯独珍”。前两句引出一个“珍”字,后两句皆围绕此“珍”而转结。言理足,意境高。这根扁担,后来变成了一种精神,一种类似粮食的精神。但愿后人不忘记它,就象不忘记我们的家谱。解放军红叶诗社培训部导师朱思丞 :“手挽箩筐田坎间,却如山斗矗人前。寸竹能唤民心聚,挑起神州一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