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外的视频,引出了一个全国劳模;一个曾经全国争相学习的榜样;一个邮电系统的英雄;一个宝清人学习的楷模;一个宝清人民的骄傲!请让我们再次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这个视频。这是1963年,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组来到黑龙江省宝清县邮电局,拍摄乡邮员刘天鹏的先进事迹,制作成新闻简报——《风雪道上的送信人》。来拍摄时并没有通知刘天鹏本人,而是在他工作的必经之路上安排摄像机,拍摄到了最真实的画面并在全国各地放映。
刘天鹏是宝清县原十八里乡邮电所乡邮员,于1957年3月14日参加邮电工作,他热爱本职工作,任劳任怨,在1957年到1962年的5年时间里,共投递出各种报刊12.5万份,各类邮件9.36万封,投出地址不详的“死信”47封,行程9.1万里,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和事故,按时上班,严守工作纪律,圆满的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辱光荣使命,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之路的精神。为了表彰他的先进事迹,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党组决定:授予刘天鹏同志全省模范乡邮员称号。1963年2月2日《黑龙江日报》发表题为《像刘天鹏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的社论,社论号召全省人民学习他高尚的革命品德和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学习他一丝不苟执行规章制度的精神。更在第三版发表记者刚智采写的《一人为千家,千家爱一人》的长篇通讯。1964年9月,刘天鹏同志与大庆“铁人”王进喜等14名全国劳动模范,作为黑龙江省工业交通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5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团成员,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国庆观礼归来后的刘天鹏没有任何骄傲与懈怠,成绩面前不停步,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细心为人民服务,特别是为农民服务,可谓尽心尽责,不辞劳苦。
1958年秋天,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十八里村南的一条小河,桥被冲走,隔断了通往十二里村的道路。刘天鹏谢绝了同志们的劝说,背起背包,踏着泥泞的道路,来到河边,看着滚滚的河水,他将邮包举过头顶,一步步向河对岸挪动着,水深已至脖颈处,就这样有惊无险的挪动到了对岸。1961年6月刘天鹏的一只脚在送信的路上被扎破了,别人劝他休息几天,当他看到了一张张的报纸,一封封信件摆在那里,想到群众是怎样盼望着他的时候,他坐不住了,一瘸一拐,一村又一村的奔忙着。
北大荒的冬天滴水成冰,1962年1月份的宝清“烟炮儿”肆虐,气温都在零下30几度。在一个大雪漫天的“烟炮儿”天,冬日西沉,天渐渐黑了下来,十八里公社郝家大队办公室里,只剩下大队会计王彦一个人焦急的望着窗外的风雪,喃喃自语:“这样的天气,老刘怕是不能来了......”。王彦的话音刚落,门就响了,一个披霜载雪的人走了进来。王彦惊讶的说道:“哎呀!老刘,你真是个‘灵仙’,念叨你,你就来了,天都啥时候了,我都觉得你不能来了!” “不来!这些报纸、这些信,你们能看到吗?”刘天鹏边说边从他那冻得棒棒硬、一碰就咔咔作响的绿色邮包里,拿出一叠叠报纸和信件,边递给王彦边说:“快给我盖戳,我还要去其他村”,王彦签收后,刘天鹏冒着严寒,身影消失在漫天风雪里。刘天鹏就这样在崎岖的乡邮路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用他为人民服务的一片热情,连结着千家万户百姓的心。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83年调任龙头乡邮电所担任所长的刘天鹏退休了。但由于乡党委在刘天鹏所在的联合支部内一时难以物色到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于是让他继续担任支部书记,就这样一直工作到了1992年。在继续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仍发挥余热,上党课、发展党员、培养积极分子……当市、县领导要分配给刘天鹏一套楼房时,他断然拒绝了:“共产党给我开资,我也有房子,将来退休,我要楼干什么!” 1999年,在邮电岗位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共产党员,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为了重温他的事迹、传承他的精神,“微看宝清”小编张椿升与曾经采访过他的夹信子镇党委宣传干事马吉成、刘天鹏的四儿子刘俊龙一起驱车赶到了刘老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原龙头乡邮电所,现在已变成粮油店。刘天鹏生前居住过的草房,经过翻修,现今由刘天鹏三儿子居住,遗憾的是刘天鹏三儿子刘俊海并没有在家中,无缘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