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街还成为侗乡黎平的少数民族商品集散地,侗族、苗族等当地少数民族服饰应有尽有,桐乡印染、侗家米酒、侗乡茶叶、板栗糕等特产琳琅满目……
笑容可掬的侗族人陆勇妹尽管还不到三十岁,但是,已经从事黎平“侗品源”品牌生产和经营五年了。目前,她和陆彦梅共同管理的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在老家肇兴侗族文化展室中心开设了肇兴第一染总店,还在黎平城区开设了两家分店,走连锁经营的路子,产品包括蓝靛染、蜡染、扎染、豆染、纯植物彩染的侗族手工制作不了、布艺品、刺绣、床上用品、土布包等。
陆勇妹告诉记者,现在黎平县共有9家民族服饰加工店,其中有5家开在翘街。尽管如此,生意依然不错,除了为黎平县各地的民族表演队提供演出服装,也有不少外地游客当作纪念品购买。
随着快速通道的建设和通车,黎平县将成为贵州连接珠三角的“桥头堡”,到广州仅需4个小时车程,到贵阳不到3个小时车程,是两大旅游客源地的理想连接点。
目前,黎平县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旅游兴县”的战略,将重点打造“侗族大歌”、“红色文化”、“乡村旅游”三张名片,着力推动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
别有情趣的少寨红军桥
参观完黎平会议遗址后,我赶车来到黎平县东北部的高屯镇。随即叫了一辆摩的,载我去到山里游览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桥以及少寨红军桥。
红军桥在高屯镇少寨,离黎平县城21公里。站在桥上,可领略一江春水。只见两岸绿树成荫,远处村寨,瓦屋栉比,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这里环境清幽,蝉鸣鸟叫,松林耸立,交叉掩映,行如巨伞,遮天蔽日,常有行人休憩纳凉,也是男女老幼嬉水、游泳的好地方。我看见,桥头不远处已经发展一家红色农家乐,门前停放了好几辆小车,大墙上插满了迎风招展的红军军旗。
少寨的这座木桥,保持着原始风貌。桥长约70米,宽不足1米,用几十根圆木搭成杈架,楔入河床,再用长4米的枋板铺在架上即成桥。人行桥上,桥身颤颤悠悠,桥架吱呀作响,别有一番情趣。
红军桥的来历是这样的:1934年12月,红军长征经过少寨时,原有的木桥已被拆毁。为让红军顺利渡过河去,少寨村民冒着严寒,从家里扛来杉木和枋板,火把通明,与红军连夜架好木桥。次日清晨,红军队伍踏着这座木桥继续前进。后来,人们就称这座桥为“红军桥”。
据上少寨老人介绍,每发大水,桥必被冲。这次,已经是第40次碑冲了。每遇洪水,寨上都要敲锣,全寨青壮年出动,抢桥面的铺板。今年6月3日凌晨4时,洪水直接将红军桥卷走。寨上敲锣救桥,但由于雨大,河水涨速过快,全村青壮年只抢到桥板的四分之一。
参观考察完少寨红军桥,我继续搭乘着辆摩的,冒着烈日和酷暑,朝下一站——锦屏县隆里古城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