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沙飞是革命摄影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图)
2016-07-11 17:54:40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乔云霞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沙飞

    沙飞(1912—1950),原名司徒传,又名司徒怀、司徒振华,沙飞是投稿时所用笔名,意为“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是中国新闻摄影的先驱,革命新闻摄影的开拓者,新闻记者。沙飞生于药商之家,放弃高薪工作,却去学习西洋画,走上革命新闻摄影之路。沙飞是用自己天才艺术家的感悟,娴熟的摄影技术,卓越的组织才能,献身的崇高精神,在极端艰难、极端危险的战争环境中,为党,为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了成百上千的新闻摄影专业人才,并成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开拓者。

    革命摄影实践的奠基人

    一百多年前,摄影术的诞生使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眼睛”及视野;从此,人类凭借这一独具魅力的“目光”,保存了无数转瞬即逝的情景,在见证时代的同时诠释生活,在再现事物的同时描述世界,在捕捉影像的同时感动自己。那些视摄影为生命,并曾以自己发现的独特瞬间揭示存在、定格永恒的摄影者,却大都被忽略或遗忘了。但是,他们那些经典的照片永存。

    沙飞的摄影,改变了前人摄影为一种消遣品,作为一种娱乐的玩意的轨迹,开辟了革命摄影道路。中国以前的摄影以风景、静物及裸体为主题,缺乏积极的社会意义。沙飞在广州和桂林的影展,在中国第一次打破前人的窠臼,把关注社会、关注劳苦大众作为摄影的主要内容。沙飞因此获得了许多好评。

    何铁华于(当时的美术教师,后来的美籍华人艺术家)1936年12月3日在《广州民国日报》“艺术”第14期,发表以璧子署名《沙飞个人摄影展》的评论:“影展在我们看得多了,而且是每天在冲晒商店门前开着。但我们看到的,几乎没有例外是以风景、静物及裸体为主题。能够意识地用反映在镜头上的社会每个角落里的现实生活为主题的摄影展,似乎还没有。所以沙飞这个个展是值得介绍的。内容可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华南国防前线的南澳岛的形势及土人生活,这类带有国防性的摄影是最有意义的,因为摄影给与人们认识现实比之绘画更真切,经过一个艺术家的剪裁摄成后,我们不独得到艺术的陶冶,同时获得真切而深刻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大众的一般生活,从婴孩堕地,以至成人,老头儿,人在社会上认真地搏斗,挣扎的各种生活,跳不出沙飞的镜头。那里有你的朋友甚或你自己的命运的对照,从那里会使你同情、憎恨、战栗,更从那里会启发你的自觉,出路。第三部份是鲁迅先生的纪念照片。沙飞在沪时幸运地在第二回全国木刻展览会场里摄取了当代思想的领导者鲁迅先生最后的遗像之后,又摄得逝世后的一般场面,这部分二十多张照片,告诉我们痛悼鲁迅的情绪怎样紧张,同时表现出鲁迅精神之伟大。统观全部作品,与一向的摄影在质上略为不同,这是摄影界的一个新动向,很希望能够给百粤中爱好艺术者以一个好的印象。”

    黎觉奔看展览后说:“摄影品我在画报和杂志上看过很不少,摄影展览会也参观很多个,但能够给我较好的印象的可算得极少极少。究其原因,是因为一般的摄影师完全忽略了艺术的价值就是可以拿来做斗争的武器。他只视摄影为一种消遣品,作为一种娱乐的玩意罢了。所以这一类的摄影家,我一向都轻视他们的。虽然他们极尽唯美之能事,对于采景、采光拍照表现出非常的华丽,但这也不过是技巧的成功而已。世界上一切的伟大,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的。记得我在不久前友人拿了一本何铭华先生的摄影集给我参看。在他的摄影里,可使我看到北国的华美、建筑物的名贵、风景的雅致,然而一般大众的生活在哪里呢?现阶段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功绩在哪里呢?在何先生的摄影集里完全是看不见的。不仅何先生的摄影集是这样,今日一般摄影家亦未尝不是犯了这样的逃避现实的毛病。”“本月五日下午和朋友陈桂清君,偶尔到青年会参观沙飞先生的个人摄影展览会,可是这一次给了我很深的感动,这个深刻的印象使我不能磨灭。真的,我生长了24年,24年间,我没有看过如此一个给我满意的展览会——不能不算这是我人生史上一个意外的收获。” (2)

    展览出口处,许多人在留言簿留言,把这次展览誉为中国摄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沙飞的父亲对“艺术探险”四字感慨良多,认为它含着更深的意思,他对大儿子“以摄影为武器,救国救民”的宏愿由怀疑变为理解、支持了。弟弟妹妹们对大哥充满了崇敬。王辉的七妹对姐夫说,印象最深的是一老一小:一个编筐的骨瘦如柴的老人,一个拾煤渣的小孩;《渔光曲》这幅照片很美,是怎么拍的?他告诉她,渔网在抖动的刹那间拍的。二弟司徒铃问他,人家影展都展出美人,你为什么喜欢拍乞丐呢?他回答说,你是一个中医,靠医活人的生命而“济世”;我是一个摄影师,靠拍摄人的形象,来达到济世之目的。我把受苦的穷人拍出来,让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讨饭受压迫,启发大家找出路,不要再受苦。 (3)

    沙飞的摄影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革命,把整个的摄影艺术从雅士名媛的小摆设移送到广大民众来了。这里沙飞把民众的实际生活有组织的摄出来,作者所赋予的意义,在文化水平低下的民众是更容易接受的。因为其间就是现实,无须再经过想像。

    1937年6月25日至27日,沙飞在桂林初级中学举办第二次个人摄影展览。《广西日报》连发3天消息:(4)称展览“琳琅满目、蔚为大观”,“作品尤以大众生活,颇得一般爱好艺术者所称许”;“昨日入场参观时,各界人士在场参观者,已极拥挤。咸称沙飞君作品之高超,为摄影艺术上开一新途径。定购作品者,极为踊跃。总部蒋副处长伯伦、西大教授陈望道、祝秀侠诸先生定购数幅云。”“影展极得观众好评,良以取材深刻、技术超卓。”

    沙飞的两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一方面突出地彰显了其以摄影“入世”的现实主义“左翼”文艺精神之社会宣传性质的战斗作为,一方面由其独树一帜的摄影展览也引发了中国早期初现雏形的摄影评论的深化。除了以上的社会公众反应,了解沙飞的学者朋友更是肯定了其作品所具有的特别艺术意义。洪雪村参观沙飞在桂林的展览后,便目光犀利地看出:“沙飞先生已经把强烈的生命素灌注到摄影艺术去,而且只有这样,摄影的艺术价值更加显得有其比重。”(5)陈望道说:“他的摄影差不多随便那一张都是严肃内容的表现,这在现在用美女照片做封面,用美女照片装底面的摄影时风中简直是一种革命。我们若只欣赏他的技术的神妙,还不免把他的摄影看的太简单了。” (6)祝秀侠教授也称赞:“在这次影展中沙飞先生充分发挥着摄影艺术的效能,使我们认识摄影机也是犀利的武器。”(7) “崭新的摄影艺术之途是由沙飞先生苦苦开辟出来了。此后只望有志于摄影的同仁大家走上去就是了。” (8)1937年沙飞这两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过后半个世纪,1987年出版的《中国摄影史1840-1937》一书的第四章“摄影艺术展览”中,专门谈及“描写大众生活的沙飞摄影展览”。

    每一个真正的摄影艺术家都是值得感激和纪念的。因为正是他们的非凡视角的照片,深化了人类的记忆、认识、情感、渴求及其表达。沙飞也不例外,但他的突出贡献,则主要体现在对一个特定时代的呈现上。在整整12年血与火的岁月中,沙飞以相机为武器,视摄影为生命,通过摄入镜头里的一幅幅画面,见证了祖国遭受的苦难;用数以千计的作品,竖起了中国摄影史上的一座丰碑。沙飞的早期作品,也是他为时代作传的一部分。

    沙飞后来的作品聚焦于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场面,包括贯穿其中的政治活动、群众动员、战斗过程和生活情景;影像朴实生动,兼有一种壮美的诗意。抗战时期那些著名的照片都与沙飞的名字连在一起:《战斗在古长城》、《八路军在古长城欢呼胜利》、《陈庄的战斗》、《八路军战士与日寇肉搏》、《革命的号角》、《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医院做手术》、《白求恩日光浴》、《给胜利归来的战斗英雄戴花》、《查路条》、《挺进冀中》、《人民群众帮助抢救伤员》、《送公粮》、《送弹药》、《战后总结会》、《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沙飞反映抗日战争的许多照片都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拍照的。赶上敌人扔催泪弹,沙飞也鼻涕眼泪一起流,按八路军的战斗经验,要撒尿,用尿土糊脸,仍坚持战地摄影。著名记者高粱曾目睹了沙飞的战地采访。下面是高粱的讲述:

    1939年9月,就是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中,我所在的三团三营十二连正在攻击涞源县教场村西南的小秃山,团部通讯员领来了一位名叫沙飞的南方人,并传达袁升平政委的命令,说军区沙科长随连队采访,要我们协助他工作,并保障他的安全。当时我们连已冲锋几次,因为山滑又没有隐蔽物,加上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很猛,几次冲锋均未凑效。我正着急,偏偏又送来个“累赘”,我一听就火了,说:请你转告袁政委,我们照办我转身就叫连部通讯员把沙飞送到二梯队交给司务长,让他负责沙飞的安全。这一来沙飞急了:“指导员同志,我是来参加战斗,拍你们连战斗场面的,到后面怎么能完成拍照任务?”我说:“这里危险,我实在不能保障你的安全。”沙飞气愤地说:“要怕危险我就不到你们这个最能打的连队来了,我只要求跟上你们连指挥所行动。”陈连长和我看他那认真劲,也就默许了。恰在这时,三排长胡雷组织的第五次冲锋又被敌人压了下来。在我和连长商量新的攻击方案时,沙飞插进来说:“我不会指挥作战,但我会看形势,现在我们还可以发动一次冲锋,派一个班偷偷从左侧那条石碓子小沟摸上去,打他个措手不及。”这一提醒,蓦然使我们开了窍。战斗一打响,我指挥佯攻,陈连长带四班从石碓子小沟摸了上去,一顿手榴弹将敌人赶下小秃山。只见沙飞飞步冲上去,冒着随时飞来的弹片,拍摄了这场近战。就从那时起,我从内心佩服沙飞,也就从那时起,我对摄影工作发生了兴趣,并与沙飞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9)   

    沙飞是有预见性的战地记者,他可以敏感抓拍有长远意义的照片。抓拍《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就是典型。1940年8月,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21日部队在攻打日军占据的河北井陉煤矿战斗中,八路军战士杨仲山等人抢救出来两名日本孤女——美穗子和美子。她们的母亲加藤麻津死于炮火中,父亲加藤清利是河北井陉煤矿火车站站长助理,被八路军从烈火中救出后不久,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美穗子姐妹俩很快被送到了前线司令部,聂荣臻司令员闻讯后亲临看望,并马上安排一名战士给五岁的美穗子做“保姆”,给不满周岁的美子找了奶娘。聂荣臻原想收养她们,经再三考虑决定还是送回日本为好。为安全起见,聂荣臻专门给驻守在石家庄的日军军官及士兵写了一封亲笔信,8月25日,派当地老乡用箩筐挑着两个小姑娘,一个村、又一个村,采取接力方式送到石太线微水车站驻守日军,后由微水车站副站长冈部义太郎将姐妹俩送到石家庄。日军收到两个孩子后,给聂荣臻回信表示感谢。1940年10月,美穗子的伯父加藤国雄从石家庄将她接回故乡——日本宫崎县都城市(美子因病死于石家庄石门医院)。这期间,沙飞一直跟随部队参加百团大战,聂荣臻担心他在前线有危险,专门去电召回沙飞随司令部行动。他刚刚回到司令部,就亲眼目睹了聂荣臻照顾美穗子姐妹的情景,便敏锐地拍摄了20多张珍贵照片,留下了不朽的名作《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他对战友们说:“我们的战士在与敌人作战时是多么英勇,对敌人的仇恨是多么深啊!可是对敌人丢掉的一个小孩却是宽大为怀的。这是一件大事,从这里可以具体地说明我们人民军队从战士到首长都明确俘虏政策,具有革命的仁慈。也说明了我们军队愈战愈强及具有最后胜利的充分信心。”他认为这些照片几十年后发到日本,可能会发生作用。(10)   

    历史见证了沙飞的预见。40年后的1980年5月29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登了姚远方同志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和沙飞当年拍摄的《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组图片,将这段往事公之于众。第二天,日本一些报纸就报道了这则消息。此事在中日两国引起热烈反响,广大读者对聂荣臻在40年后还记挂着日本小姐妹非常感动,并十分关注美穗子姐妹的命运,纷纷给报社写信或打电话提供线索。在中日两国人民和新闻界热心帮助下,经过多方寻找和详细核实,日本《读卖新闻》记者终于在日本宫崎县找到了美穗子。美穗子立即给聂荣臻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感谢当年救命之恩,并希望能早日到中国,当面向聂元帅致谢。日本宫崎县知事和都城市市长还联合签署了一封给聂荣臻的信件。信上说,这件事在日本国民中受到很大的感动并已成为日中友好的佳话而被传颂。谨代表12万市民和广大县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深切的感谢。我们敬佩贵国注重人道、爱惜生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方针。愿日中两国相互理解和友好进一步加深。1980年7月10日,恰逢美穗子44岁生日,她带着一家人如愿来到了北京。年过八旬的聂荣臻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美穗子一家,他说:“救你的事,不只我一个人会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不论是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这样做的。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美穗子一家还特意来到河北井陉矿区参观访问,并赠送沙飞家人一张全家福照片,表示对沙飞的感谢之情和深切怀念。2003年11月14日美穗子长女专程到石家庄井陉县洪河漕村——当年聂荣臻将军照顾美穗子的地方,为“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女孩”雕像揭幕。 (11)这则因照片引起的故事,将永远成为中日人民的历史见证和美好佳话。

    沙飞不仅用影像记录历史,而且还特别注重对摄影底片的保存。从建立摄影科起,沙飞就规定底片集中统一管理,采取防污、防潮、防失散,他自己动手制作底片套,编号码,用油布包起来,装小盒子,随身携带。后来成立画报社,就配备专人负责专人冲洗放大和保管底片,要求严格。沙飞认为摄影底片是画报社的命根子,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的缩影,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实行‘三光’政策的历史见证,是教育子孙后代的珍贵资料,一定要妥善保存。为此,沙飞特别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沙飞和战友们一面冒着枪林弹雨深入抗日前线进行实地拍摄,一面跟随部队转战南北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图片资料。在最险恶的环境里,照片和底片被分别装在四只牛皮箱中,几个同志分散携带,行军转移,吃饭睡觉,从不离开自己身边。1941年反“扫荡”中,一天深夜,一股日寇突然冲进了画报社宿营地,大家紧急突围后,才发现部分照片和底片没有带出来,沙飞等三位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立即返回营地,抢回了丢失的照片和底片。

    1943年12月, 日寇扫荡画报社。晋察冀画报社的所有印刷器材都在花塔山坚壁好了,唯有上万张的底片因怕发潮,还没有坚壁。他们寻遍了花塔山许多可坚壁底片的地方,最后由沙飞亲自检查批准了一处底片安身之地。敌人数次“搜剿”,底片均安然无恙。反扫荡将要结束时,花塔山周围又发现敌情,军区命令画报社撤离。沙飞主任和赵烈指导员率主力向北转移,并决定将底片带走,四箱底片沙飞要自己背两箱。警卫员不同意说:“你身体不好,还要指挥队伍行动,我们背吧。”沙飞说:“你不要担心我的身体,我背得动,底片很重要,遇有敌情你不要管我,要保证底片的绝对安全。”警卫员拗不过他,只好与沙飞各背两箱底片。12月8日凌晨3点左右,军区除奸部余光文部长率该部人员赶到柏崖村,谁知尾随他们的敌人占领了每个山头,画报社在冀西阜平柏崖村遭遇日寇突袭,将柏崖村包围起来。拂晓时敌人从东面开始向村内进攻。听到枪声,沙飞和通讯员赵银德在黑暗中每人摸到两只牛皮箱向外突围,他们不顾生死,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合围。有九位同志为掩护大家突围壮烈牺牲,沙飞、赵银德等四位同志身负重伤。

    沙飞以惊人的毅力在王友和的掩护下冲出了险境,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他在跳过小溪时踩进了冰水中,鞋子跑掉了,光着脚拼命跑进一条山沟,石头和冰块扎破了他的双脚,脚上的老皮全没了,鲜血直流。他顽强地爬上山顶,隐蔽在一个山洞里。第二天鬼子搜山未找到他。鬼子撤走后,军区首长派人四处找他。当战友们发现他时,他的双脚已被扎烂、冻坏,发紫发黑,脚腿麻木,寸步难行。双脚失去知觉,军区卫生部派医生给他会诊,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做手术,做好从脚腕截肢或从膝下截肢的准备。当沙飞听到这个结论时悲痛地说:我是新闻摄影记者,失去双脚怎么工作?请你们想办法保住我的双脚吧!他苦苦地哀求医生无论如何要保住他的双脚。后来,沙飞被转到和平医院,遇到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邢竹军大夫,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使发黑、溃烂、臭气熏人、完全失去知觉的双脚开始恢复知觉。当他能架着双拐走路时,就坚决要求出院。大夫们犟不过他,只好批准。他拖着未愈的双脚,回到战斗岗位,继续出版晋察冀军区画报。 (12)阜平柏崖村画报社被围后不久,日军和日伪报纸大肆吹嘘“彻底摧毁了晋察冀画报社”。然而,仅一个月时间,《晋察冀画报》(时事增刊)就出版发行,用事实揭穿了日寇的谎言。1962年,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原晋察冀画报社副主任石少华时,称赞说:“你们把战争年代的底片、珍贵的文物资料保存下来,是一大贡献。” (13)   

    摄影理论的奠基人

    沙飞的摄影理论阐释在他的广州展览前言中及对训练班的讲话中体现。

    沙飞为自己的两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撰写了一篇文章《写在展出之前》,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文章既是表明了他自己从事摄影的观念立场,同时还相当于沙飞本人的一份向社会注重发布的摄影宣言:“我学习摄影还未满两年,在这短促的期间中,常常为恶劣的环境所阻,以致中断,不过无论环境怎样恶劣,终不能磨灭我的志愿。因为我觉得摄影是暴露现实的一种最有力的武器,我总想利用它来做描写现实诸象的工具。”“摄影是造型艺术的一部分,然而多数人还把它作为一种纪念、娱乐、消闲的玩意儿。这根本忽略了艺术的意义,而使摄影陷入无聊帮闲的唯美主义的深渊里,堕落到逃避现实,醉生梦死的大海中。这是一件多么可怕和可惜的事啊!”“现实世界中,多数人正给疯狂的侵略主义者所淫杀、践踏、奴役!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是人类最大的耻辱,而艺术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类去理解自己,改造社会,恢复自由。因此,从事艺术的工作者——尤其是摄影的人,就不应该再自囚于玻璃棚里,自我陶醉,而必须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去寻找现实的题材。”

    在这里沙飞强调摄影是暴露现实的一种最有力的武器,用它来做描写现实诸象的工具。其任务是要帮助人类去理解自己,改造社会,恢复自由。做法是必须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去寻找现实的题材。(14)   

    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也是沙飞所强调的。“决定性瞬间”曾是摄影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主张和创作原则,它强调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呈现的片刻,摄影者的任务就是通过镜头抓住这奇妙的一瞬。而正是某些“决定性瞬间”,深深影响了沙飞的成长,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早期的《南澳岛》组照、《纪念鲁迅先生》组照、《生命的叫喊》、《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等,以及抗战中的许多照片都是历史瞬间的留影。1947年1月3日,《晋察冀画报》社摄影工作者在阜平县城南庄举行经验交流会,沙飞介绍了经验。他结合具体事例讲“新闻摄影工作人员应该抓紧时间,遇到材料,甚至要争分夺秒。当客观环境困难时,要顽强地以主观努力去冲破它,用战斗的姿态去坚决完成任务,工作中的犹豫会造成很大损失的。” (15)沙飞自己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许多重要事件,才为我们留下一幅幅代表性的图像,并成为其象征符号。这样的史迹图像,已经过时间的筛选而浮现于人们的记忆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代表图像是1937年沙飞拍摄的《八路军奋起抗战——战斗在古长城上》。还有沙飞1936年拍摄的《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也已经成为该时代重要文化事件的代表图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浙师大实践队入长虹,聆听铁道老兵述军功(组图)
·下一篇:特稿:这山 这村 这馆——中条山抗战老兵寻访散记(图)
·特稿:中国民主同盟战线革命先驱——朱蕴山(组图)
·特稿:红色记忆——做一个心底无私的共产党人
·特稿: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之参观淮河文化博物馆
·特稿: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组图)
·特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之四)
·特稿:弘扬延安精神,师生共筑中国梦(组图)
·特稿:沿您的脚步,走下去——浙海大学子探索韦老研究历程,弘扬传承保护精神
·特稿:八旬矿工诗(图)
·特稿:安师大学子深入沂蒙革命老区对话老兵(组图)
·特稿:红色旅游新著——《红色旅游发展的韶山特色》一书出版发售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井泉指挥九峰山“蘑菇战”
堂弟请求介绍银行贷款渡难关 董必武回信拒绝
张仁衮:中国民主同盟战线革命先驱——朱蕴山(组图
特稿:中国民主同盟战线革命先驱——朱蕴山(组图)
文化和艺术的底线丢不得
李家武:红色记忆——做一个心底无私的共产党人
特稿:红色记忆——做一个心底无私的共产党人
邢若阳: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之
特稿: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之参
彭瑜、沈雨虹: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组图)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