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刘芳是甘肃省张掖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商人。幼年家境贫寒,15岁时去甘肃民乐“积德和”商号当店员学商,潜心揣摸经商之道。3年后,回本地经营,后来转做长途贩运生意。他面对当时张掖市面市度量衡混乱的局面,恪守“诚信、不欺”,生意中坚持使用印斗、印秤(经当时政府核准,打有火印)受到客户的信赖,生意日渐兴隆。至解放前夕他已拥有白银万两,房580间,经营“长兴泰”、“馥兴泰”两大商号。
刘芳虽身为富商,但生活俭朴,乐善好施,对社会公益事业和赈济灾民慷慨大方,不遗余力。解放前每逢年节除夕,他都要在张掖鼓楼周围和沿街向乞讨者施舍粮米衣物,平时则经常向贫困乡亲周济丧葬费用。为造福桑梓,在张掖东乡、南乡一带新修、翻建桥梁36座,并捐资兴建法幢寺小学一所(现甘州区西关小学前身),这些费用都在他专门设立的“修善堂”款项下开支,并委专人管理。刘芳生性耿直,在旧社会备受军阀和贪官污吏欺凌压榨之苦,对其横征暴敛深恶痛绝。1926年5月,盘踞张掖的军阀马麒为给其部队换装,命县长刘广熊强行征集全城商号的白布。刘芳闻讯后,立即将刚从包头运来的40担白布暗藏于张掖北山,以示反抗。此事不慎被商会会长闻讯告密,刘广熊当即派人将刘芳拘捕入狱,游街示众,被判处抗拒军需罪。后经同行营救,才以罚款200大洋保释出,刘芳暗自发誓:“有与蒋马匪帮作对者,当全力相助。”1937年春,红西路军在高台、倪家营恶战中失利,300余名红军被国民党韩起功部囚禁张掖备受虐待,惨不忍睹。刘芳闻讯后遂与管家姚鉴等人商议说:“共产党为了天下太平,今处困境,岂能坐视?”他不畏马步芳禁令,以“膝下无儿行善还愿”为名,用200大洋买通了看管被俘红军的韩起功旅副官王武,亲自将300多件皮衣送给了被俘红军战士。
1938年9月,刘芳正准备将已收购的20万斤羊毛、2万多张羊皮发往张家口,但驻张家口的伙计回来报告说,日寇已占领张家口,愿出高价买羊皮、羊毛。刘芳听后断然回答:“见利岂可忘义,生财还须爱国。不卖,我的货宁叫虫吃了,也不能卖给日本人。”就这样,他将羊皮、羊毛存放在张掖北山,雨淋虫蛀,虽蒙受了巨大损失,也未向敌占区销售一皮一毛。
1949年9月张掖解放,刘芳和各界群众一起欢欣鼓舞地迎接解放军进城,并主动献出小麦25万斤,煤炭120吨,支援大军西进。刘芳这位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的老人,解放后,看到国家欣欣向荣的景象,带领张掖商界积极参加政府号召的各项活动。抗美援朝中,张掖人民同仇敌忾,捐钱捐物,保家卫国。在张掖社会各界捐献动员会上,一个教会神职人员别有用心地说:“我向主祈祷和平。”年已花甲的刘芳义正辞严地驳斥说:“保家卫国,岂可空谈,倾家纾国难,正此时也。我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捐献白银2万两,买个最大的(意即捐献一架飞机)。”事后刘芳即捐出白银22240两,人民币2亿元(旧币值),还给张掖县参加志愿军的战士缝制衬衣、裤200套,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捐献大户。
1952年,刘芳随张掖县工商界参观团下乡,耳闻目睹了党领导的农村土地改革,受到深刻教育,当即从18亩祖坟地中,向人民政府交出16亩,献出小麦25石,骡马3匹,大车1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