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近日在中红网上看到“麻城名界全力支持老区红色旅游”的信息,了解到为隆重纪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69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黄麻起义”鄂豫皖革命史研究会、广州泰果科技公司、黄冈东方运输集团旅游运输公司麻城分公司、黄冈青年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麻城分公司强强联合,分别推出了《“重走红军路•挺进大别山”暑期游》、《“重走红军路•挺进大别山”菊花游》、《“重走红军路•挺进大别山”寻根游》、《“重走红军路•挺进大别山”古城游》等红色旅行产品,深感这些企业为革命老区做了一件好事。为支持麻城人民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办好,笔者特将父辈曾经为解放全中国而在这里艰苦战斗的故事记写下来,奉献给所有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以为此项活动蓬勃开展增添一些鲜活的人文历史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我的二伯赵培宪(陕西临潼人,1920~2007)和陈文棋(湖北麻城人,1914~1986)老前辈都是很早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俩曾经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一一四团挺进革命老区大别山,在湖北麻城等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激烈地战斗。
一一四团的来历是这样的:1949年初,遵照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指示,以及中原军区下达的部队整编命令,我二伯所在的十三旅于1949年2月21日,在河南郾城县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首任师长徐其孝,政治委员南静之,下辖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三个团。1949年3月6日,一一四团在河南省郾城县宣布成立。部队以原南阳独立团和宜阳独立团(两个团均为中原野战军四兵团于1947年开辟豫西根据地后成立)合并编成,并从三十八师一一二团、一一三团抽调班以上干部、骨干200余人组成。首任团长陈文棋、政委赵培宪、副团长钱振山、副政委朱荣南、参谋长刘振海、政治处主任常步潮、后勤处长孙世明。团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机关,由两个县独立团机关人员编成。下辖团直属队、一、二、三营。一营由原宜阳独立团一营营部和一、二、三连组成(该营于1948年12月15日,在宜阳县柏杨组建,以原县大队一连编为一连,程屋、赵堡两区干队编为二连,柏杨、宋殿两区干队编为三连);二营由原南阳独立团二营营部及四、五、六连组成(该营于1948年9月上旬,在南阳县建岗镇组建,以四、五、六、区区干队分别编为四、五、六连);三营由原南阳独立团一营营部及其一、二、三连组成(该营于1947年10月10日,在南阳县南河店由十三旅各团抽一个连组成);团直属队警卫连、通信连、炮兵连、辎重连、工兵连等,在全团人员中统一抽调组成。
3月7日,一一四团党委在郾城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党委班子成员一起分析形势,研究渡江南下的任务,并在排以上干部中进行了传达。3月8日,召开了向南进军的誓师大会,团长陈文琪作了深入的动员报告,激发了部队斗志,鼓舞了战士士气。
部队在刚刚组建后的第三天,便开始从河南郾城出发,向南进军。行军途中,由于新组建的部队人员成分复杂,有来自野战正规部队的老红军、老八路,有来自地方武装的干部、战士和民兵,有来自被解放大队改造好的国民党俘虏兵,这些来源不同的人员,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差别很大,管理起来很不容易。因为除过来自一一二、一一三团的200余名干部骨干,在老团甲种部队受过正规训练,长期养成了良好的军事素质和纪律作风以外;其他数千名新到正规部队的地方独立大队的干部战士,既来自不同的地方和部队,又缺乏像野战正规部队一样严格的纪律观念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所以很多人吃不消冒着大雨长途行军的苦,有些战士就悄悄开小差,偷偷离开部队当逃兵。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士气和作风。
我二伯受命前来协同团长陈文棋解决这些问题,以迅速扭转这支部队存在的不良现象,将一一四团的作风带好。听说陈文棋团长是参加过抢渡大渡河的老红军,我二伯对他非常敬佩和尊重,一报到,就立即虚心请教,商讨对策。陈文祺团长,知道我二伯不但在延安给朱德总司令当过文书、还在八路军总部彭德怀、罗瑞卿等首长身边工作过,又有从日本鬼子杀场上成功逃生的惊天壮举,人年轻,有文化,打起仗来很勇敢,是十三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雄好汉,对他也非常欣赏和倚重。两人一见如故,很快统一了思想,积极付诸行动。
按照工作分工,我二伯带领全体政工干部,在连连大雨、道路泥泞、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一边克服各种困难行军,一边深入到班、排、连、营发传单作动员,在全体指战员中间开展灵活多样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他还借鉴在一一二团积累的工作经验,组织担负宣传任务的同志,沿路搭起宣传棚,为部队表演自编自演的快板、说唱、歌曲等。这些根据部队行军实际编排的小节目,不仅及时反映了挺进江南的伟大意义,对部队战士进行了寓教于乐的政治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艰苦的行军生活,培养了同志们的乐观主义精神,为稳定战士们的情绪、巩固部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就这样,我二伯想办法、出主意、密切配合陈文棋团长率领一一四团边行军,边动员,边整顿,边教育。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还创造了一系列的行军游戏,如“捉战犯”、“插红旗”、“行军广播台”、“行军俱乐部”等。这一系列生动活泼的鼓动方法,不仅增加了行军的趣味,减轻了战士的疲劳;还宣传了形势,开阔了指战员的眼界;收到了活跃部队,团结战士、栓心留人、凝聚力量的很好效果。
一一四团自从河南漯河出发,沿着郾城——上蔡——汝南——息县——横川——光山——新县——麻城的行军路线,不断前进。部队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沿途老百姓的热烈欢迎。特别是经过革命老根据地大别山时,大路两边站着数不清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个个挥舞着小红旗,高呼口号欢迎亲人解放军。有些人还拿着好吃好喝的东西,硬往战士怀里塞,那热烈的场面,让很多战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行军,部队浩浩荡荡开进了上千余里路,眼看距长江越来越近,大家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可是当大军行至新县、麻城地区时,战士们却被眼前一片荒凉的景象弄得心情沉重起来。
原来,这里是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在过去漫长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反复斗争中,这片美丽的土地已被战火破坏得满目疮痍。从河南新县到湖北麻城100多里的路途中,同志们看到的村镇都是被烧毁过的残垣断壁,没有一个村镇不是被祸害得只剩下人烟稀少的老弱妇孺。听说国民党反动派曾经在这里进行过4次大屠杀(1932年、1935年、1946年、1948年),凡有红军亲属嫌疑的,几乎无一幸免;有个姓刘的老太太,儿子当了红军,全家8口被杀了6口;四兵团的3个军长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以及副军长陈康的家乡,都在这一带;同志们的心情都很不是滋味。
3月25日,部队到达麻城北面一个叫小河铺的集镇,此地是一一四团所在的三十八师师长徐其孝同志的家乡。徐师长路过这里,激动地加快脚步回家,急着前去看望离别20年的父母兄弟。可是他进村一看,原来较大的市镇,现在只剩下6户人家,他家的房屋已成一片废墟,据说父亲、哥哥、弟弟都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只有70多岁的老母亲东躲西藏幸存下来,哭瞎了眼睛,流落荒村,沿街乞讨。当徐师长泪流满面走到老母面前,喊了一声“妈……”的时候,老人拉住儿子的手失声大叫:“其孝,我们家里可是被国民党杀绝了呀……”
徐师长为革命阔别家乡20年,就这样与老母亲重逢了,随同首长的人都为此感到很难过,尤其是老母亲声泪俱下的控诉,使在场的人眼睛都由自主地湿润了。看到徐师长牙咬得下唇都快要出血了,有人禁不住义愤填膺地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为师长报仇雪恨!”。
我二伯听说到这一情况,觉得这正是对新建部队战士进行诉苦教育的绝好机会。他立即召集团直机关和全团营以上的干部开会通报情况,迅速组织全团政工干部和宣传干部深入到营、连之中,组织部队开展诉苦活动。首长家的悲惨遭遇,民众家的苦难经历,使大多数来自穷苦农民家庭的战士联想起自己家的相同情况,一下子激起了同志们心中的巨大愤懑。人民的血泪仇,部队的阶级恨,汇成一股巨流,一齐涌上战士们的心头,使同志们在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一一四团的全体指战员很快统一了认识:天下劳苦大众是一家,为了劳苦大众得解放,一定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这天傍晚,部队到达麻城,先头部队传来命令,所有的部队在城外宿营。不料麻城城内还有未逃跑的残敌,敌军趁夜间乘着汽车出城,妄图逃窜。我二伯率领的一一四团三营战士发现敌情,立即开火,迎头痛击。其他兄弟部队听到枪声,也像潮水般地涌过来夹击敌人。交手仗一直打到第二天凌晨,我军大获全胜。
麻城战斗结束后,我二伯与陈文棋团长奉命率领一一四团集结于白果地区进行军事训练,着重解决山地、河川、水稻田条件下的作战指挥,步、炮协同和分队专业训练。
4月5日,部队奉命东进,于4月11日进至安徽省的宿松、望江地区。部队经过30多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完成了2000余里的进军任务,一一四团宿营在长江北岸的望江县。部队到达这里后,奉命驻扎数日,待命渡江。
此后的一切,都是为渡江作战做准备。我二伯总结他曾经在十三旅政治部、解放大队和一一二团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好经验和好方法,结合一一四团的实际,在全团干部战士中迅速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他组织全体官兵学习和讨论毛主席发表的《新年献辞》、《关于时局的声明》等一系列文章,为渡江战役的展开在思想基础上做准备;学习总前委关于渡江作战计划和四兵团、十三军、三十八师各级党委对渡江准备工作的要求,为渡江以前明确任务和鼓舞斗志做准备;学习和领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及新区政策,为渡江以后开辟新区和接管城市做准备;组织南方籍战士介绍江南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气候物产等,为适应渡江以后的战斗环境做准备;开展“讲英雄故事,学英雄精神”活动,为鼓舞战士们冲锋陷阵做准备;至于枪炮弹药、粮草物资、医药器材、被服发放等准备工作,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
这期间,鉴于这支新的部队是在渡江战役发起前那样宏大、艰巨的历史环境中建立起来的,我二伯决心要和团长陈文琪等团领导密切配合,力争在渡江战役打响前把部队整训好,完成自己担负的加强壮大这支野战部队的任务。
可是一深入展开工作,他却感到部队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员比较难掌控,有些来自地方部队的人,比较自由散漫,动不动就想开溜逃跑、脱离部队,对部队的作风和声誉影响很大,因此上级分配战斗任务时,只让一一四团作后备队或预备队。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二伯在思想上就背了些包袱,加上他很爱面子,平时总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所以当别人提到新团有些什么不好,心中就有些不太愉快。可是为了顾全大局,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心情,从不在部下和战士们面前流露焦虑情绪。他暗暗下决心要进一步加强全团指战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带领大家尽快扭转这个局面。于是,他一有空儿就下连队摸情况、找问题,结合实际对同志们讲解解放战争发展的形势和需要,面对面对战士们进行鼓动宣传,看到谁情绪低落,他还会主动找其谈心,问寒问暖,鼓励疏导,他不断对战士们打气说:“上级安排我们做后备队或预备队,是给我们加强训练和提高战斗力的机会,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练习各种战斗本领,包括扎船、划船、修船的本领,只要我们确保了主攻部队胜利渡过长江,组织一定会让我们团担任主攻任务的。”他经验丰富的本领,爱兵如子的作风,平易近人的样子,风趣悦耳的话语,很有感召力,对稳定部队的军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