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万代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盛夏季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前夕,我有幸参加了中共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潍坊市改革开放实录及党史业务骨干培训班延安之行,和大家一起近距离接触延安,感知延安精神。作为潍坊市改革开放实录及党史业务骨干培训班大家庭的一员,自己能够在庆祝建党95周年前夕,接受这样一次精神的净化和心灵的洗涤,倍感荣幸。虽时间不长,但我觉得不虚此行,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弘扬“延安精神”,做好党史工作”为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培训学习过程
今年5月30日—6月1日,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举办了潍坊市改革开放实录及党史业务骨干赴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培训班。为期3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感触颇深,我被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所震撼,自己的情感和灵魂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思想和情感上又有了新的启迪,党性得到锻炼升华,特别是对“延安精神”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据班主任杨倩老师介绍,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是中共延安市委直属的事业机构,下设王家坪分院、杨家岭分院和枣园分院,是一所专注于延安精神研究、提升干部素质的教育机构,面向全国开展红色教育培训。
此次潍坊市改革开放实录及党史业务骨干赴延安培训,共有来自市直和县(区)的23名党史业务骨干参加。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十分注重革命历史资源挖掘,使原本理论抽象的“延安精神”变得真切可感,让学员感受到“一个点就是一部教材,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洗礼”。授课方法式样翻新,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仪式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实景感受等多种形式,让学员走出教室,把课堂搬到革命旧址,搬到纪念馆前,进行现场教学,进行“开放教学”,既有“间接经验”,又有“实地感知”,最大范围、最大程度让学员来感悟“延安精神”。三天培训,时间紧凑,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一)聆听专题报告。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教授康琪介绍了延安市和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概况、延安大学教授谭虎娃讲授了《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等专题理论课程,使我们深刻了解了延安整风、党章历史演革以及弘扬优良传统作风的重大现实意义。
(二) 实地参观革命旧址。通过现场教学,在宝塔山上班主任杨倩老师带领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增强了党员意识。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牢记入党誓词,始终践行诺言,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定理想信念,高扬理想的旗帜,砥砺奋斗的精神,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践行者,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凤凰山革命旧址,现场工作人员带领我们缅怀先烈,聆听国际友人白求恩的最后遗言;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革命旧址,现场工作人员、延安市委党校教授陈芳、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袁磊教授带领我们走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住的窑洞,感受革命前辈在严峻形势下追求理想的种种艰辛。在张思德纪念广场,延安市委党校刘延生教授带领我们重温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感受了张思德精神。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向白求恩、张思德同志学习,紧紧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终极课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中增进感情,努力成为组织群众的能手、宣传群众的骨干、联系群众的桥梁、服务群众的楷模,为党的事业建功立业,为党的旗帜增光添彩,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三)参观革命纪念馆。在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抗大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通过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和现场工作人员及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程伟教授的详实讲解,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党从1935年—1948年在延安十三年间,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历史,真切感受了抗大精神和南泥湾精神。
(四)祭奠革命先烈。瞻仰“四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英烈;延安干部培训学院高伟教授带领我们回顾了王若飞、叶挺等烈士的光辉事迹,我才深刻理解了什么叫理想信念的坚定,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么仁人志士“打断骨头连着筋,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二、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现在说到延安精神,人们比较多地是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有的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这些对不对呢?都对。但是,如果把这些理解为延安精神的全部,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按照这种理解来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很难弘扬得起来的。因为,这些都不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什么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延安精神是指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以后迁入延安的13年时间里,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人,通过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自身整风运动,所形成的带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因此,延安精神从本质上讲,并非全民族的精神,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当年那样艰难的环境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观念和作风,根本原因在于广大党员的心中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说,延安精神中虽然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内容,但它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贞不渝、矢志不移。
我们今天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用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精神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这些精神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和发扬,把它们变成全民族的精神,但首先需要身体力行的并不是一般群众,而应当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但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发扬延安时代那种坚信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才可能把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使其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三、弘扬 延安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和形成的;“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江泽民视察陕西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4月3日。)对我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的革命精神。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置身于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作为潍坊市改革开放实录及党史业务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委员,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世情、国情、党情早已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紧密联系现实情况,深入研究延安精神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对我们坚定政治方向、端正思想路线、牢记根本宗旨、保持优良作风,不仅需要,而且非常必要。
毛泽东、党中央从1935年10月19日,率领中央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吴起镇;1937年1月进驻延安;1947年3月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为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毛泽东、党中央在陕北这片热土上战斗了13个年头(史称延安时期)。这是我党领导人民扭转历史乾坤、开创崭新纪元的时期。在此期间,我党成功地争取了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的支持,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后,我党高举抗日救亡大旗,捐弃前嫌,同国民党再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抗日武装,浴血疆场,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多起摩擦事件和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同时,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我党发奋图强,大力加强党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党的发展进入崭新阶段。抗战爆发前,我党有联系的党员只有4万人,领导的红军不过四五万人,根据地仅陕北一处;而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我党已有121万党员,几万个支部,1000多个县委,领导着120万正规军队和一亿人口的解放区。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党继承和发扬自成立以来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特别是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不断汲取和升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依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依靠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和锐意创新,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同时,培育形成了集中体现我党我军革命品质的延安精神。
江泽民曾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9页。)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得到我党历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反复强调弘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江泽民视察陕西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4月3日。)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就是我党的政治方向。
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我党经过长期斗争实践和艰难探索,终于在延安形成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是我党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而确立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我党以民族利益为重,高举抗日救国大旗,旗帜鲜明地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1935年12月,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毛泽东系统地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号召全党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55页。)这就使我党在民族危亡关头站在时代制高点上、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在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坚持独立自主的正确主张,牢牢把握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首先,战胜了共产国际代表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等错误主张的严重干扰;其次,面对国民党顽固重兵包围封锁边区、不断制造摩擦事件、破坏抗战的行径,始终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正确处理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事件和反共高潮,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赢得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广泛同情和支持,为取得民族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延安时期,我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专门人才。统一战线建立后,为加强对在抗战中起中流砥柱作用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的领导和指挥,加强对迅速发展的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和建设,加强对不断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和指引,毛泽东、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延安创办包括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在内的数十所各级各类学校。在这些“窑洞大学”里,我党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经常给学员讲课、作报告,深刻阐述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策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就是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校训。“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的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抗大校歌就是热血青年的时代最强音。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给陕公的题词中强调:“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即是在抗战最艰难阶段,我党也还不断地从前线和各根据地抽调中高级领导干部到延安学习、轮训。倚仗延安窑洞的真理和培育造就的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和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优秀干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才取得最后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