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舜在家里
王宗舜在北方工业公司大楼前
2014年6月20日陈小鲁应王宗舜之邀为画册题字
王宗舜向陈小鲁赠送画册《钱币上的文化之旅》,左一为作陪的何滨同学。
画册付梓,首个题字:《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先生:钱币上的军事文化》
2016年6月17日王宗舜向八中图书馆赠送画册,周燕萍馆长(左一)代表学校致谢并颁发证书,右一为阮志红老师。
王宗舜向周燕萍馆长介绍出版经过
八中校友办公室副主任黄坚负责全程接待王宗舜校友
王宗舜看望校友办主任赵荣尊老师并赠送画册
赵荣尊老师与王宗舜校友亲切交谈
序言一
王宗舜同志已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退休多年,他志趣广泛,尤其痴迷于钱币收藏,更可贵的是笔耕不辍,撰写了《钱币上的文化之旅》专著和大量文章。如今,又一部新著《钱币上的军事文化》呈现在读者面前。从《钱币上的文化之旅》到《钱币上的军事文化》,可见王宗舜同志对钱币收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研究越来越精专。
《钱币上的军事文化》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军事科普读物。它纵贯千年历史。横跨五洲风云,作者用生动的文字、明晰的章节、珍贵的图片和钱币图谱,将古今中外的军事事件、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纷繁复杂的海陆空兵器娓娓述说出来,让读者饶有兴趣地观览环球历史变幻,又能获得较为系统的军事知识,是一部富有学术含量的战争历史普及读物。
王宗舜同志是一位老兵工,工作中他兢兢业业、甘于奉献,退休后仍勤于钻研、乐于创作。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兵工人有兵工人的情怀,爱国奉献,情趣高雅;兵工人有兵工人的风格,勤奋执着,专研刻苦。我们要把兵工人这种情怀和风格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传承发扬,使之历久弥新。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总裁 植玉林 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序言二
我和王宗舜同志相识较晚,但他的《钱币上的文化之旅》使我受益匪浅。我感到这是一本涉及众多方面的钱币综合性著作,其中有些内容大有扩展的余地。因此建议他把原书中的“兵器博览”部分扩大为一部军事科普专著。王宗舜同志长期在军工部门工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我所知,目前世界钱币界还没有一本类似专著。多次讨论后,我俩一致认为这本专著大致可分为“领军人物”(军事人物)、“战争战役”(军事实践)、“兵器博览”(军事装备)三部分。读者对象不仅包括钱币收藏爱好者,也会惠及对军事知识文化有兴趣的广大群体。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建议,短短的一年半后,这本《钱币上的军事文化》巨著将与广大读者见面。
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衷心敬佩王宗舜同志的工作热情,组织能力和办事效率。这一年半中,他的双亲先后过世,自己也身患疾病,老伴又有病住院,卧床很长一段时间。但他却奋不顾身,统筹协调,发挥了驚人的毅力与工作效率,顺利完成了近千页的著作。我认为:此书再次证明他个人的良好品格和素质。从他的钱币之作可以推断出他在任职期间的勤奋和成果。也可追溯他在求学阶段的专注和扎实。品格决定方向,素质决定成就。“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成什么”。他就是这样的人。
第二个感觉是:我和他都是长期从事工程技术,退休后才进入钱币圈子的人。一个人,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退休后愿意不愿意干些事,能不能干些事,能干多少事?是摆在人生道路上的十字标。我们共同的理想是:这是人生最后的阶段,但也不能轻言放弃的一段旅程。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爱好,为国家,为社会,为后来者做些事情。王宗舜同志退休后从事钱币收藏,卓有成效。不但自己通过钱币收藏,精神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知识得到丰富,智慧得到启迪。而且他把所藏所见,所知所思,传播给广大收藏爱好者,使更多的读者和后继者求益。做到了“莫道桑榆晚,老马自奋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简言之,我为《钱币上的军事文化》一书的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热烈的欢呼。我认为这是一本为祖国争光,为世界添彩的巨著。我建议本书读者不仅从书中丰富内容知识有所得益,也应为本书作者的奉献精神点赞。
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钱币》编委 李铁生 2014年5月于呼和浩特
序言三
拜读了王宗舜先生《钱币上的军事文化》书稿,深感长知识,开眼界,同时引发出诸多感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北京市钱币学会组织召开“奥运钱币文化研讨会”。在会场一角展示着上百件奥运题材的硬币,其中有多枚难得一见的精制币、加厚币。提供展品的收藏家正是王宗舜先生。这是我与先生的第一次见面与合作,印象深刻。2012年10月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上,王先生送我他的新作:《钱币上的文化之旅》,该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我向北京市钱币学会会员们推荐此书,得到大家普遍称赞。不到两年,《钱币上的军事文化》一书在内容的广度、深度和专业程度上又有了明显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的勤奋和执着,另一方面也证明王先生钱币收藏、研究的方向、方法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