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第二将军县,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老区、库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由于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影响,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还很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一、积极有效的探索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2013年以来,金寨县坚持以实施“5+1”项目 (2012年6月,吴邦国委员长深入大别山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后,作出了集中精力、重点帮扶金寨县实施“5+1”项目的决定,即: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重组扩建金寨职业学校、支持建设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5个项目,再加上支持新上金寨抽水蓄能电站一个项目)为总抓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在革命老区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大别山区域特色的脱贫致富、科学发展的新路子。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增长8%;财政收入10亿元,增长2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7亿元,增长10.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亿元,增长27.4%;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3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增长1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5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8元,增长10%。其中,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增幅在全省61个县区中排名第一。并先后获得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卫生县城、全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把中央精神与金寨实际结合起来,着力做好思想解放文章。金寨一直是个穷地方。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穷地方的人们长时期积累下来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特别是干大事业的雄心壮志与发达地区的人们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为了改变这些陋习,金寨县全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全县200多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到浙江桐庐和江苏沭阳参观学习、赴上海同济大学参加培训,强化干部的进取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提出用“吃三睡五干十六”的状态抓发展,用“活着就要干、累死不遗憾”的精神干事业。同时,按照国家对金寨发展的定位,结合县情实际,确立“生态是立县之本、工业是强县之基、招商是兴县之路、旅游是富县之源、民生是发展之要”的发展战略,明确“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奋斗目标,着力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人心思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把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结合起来,着力做好绿色发展文章。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着力守护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努力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一是守护好生态资源。前些年,金寨的映山红和兰草花等特色野生动植物破坏比较严重,有些几乎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为此,该县采取了一些超常规措施。大力推进“映山红工程”和“桂花工程”,开展林政资源集中整治和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鱼、非法采砂行为,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取缔关闭26家矿山开采企业。出台农民建房管理规定,严禁农民切坡建房、破坏山体植被建房。二是开发好旅游资源。抓住建设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的机遇,大力发展红、绿、蓝三色旅游。专门设立2000万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组织力量开展红军第一县研究、金寨英烈人物研究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和丰富红色文化品牌;整合天堂寨、燕子河、马鬃岭等绿色生态旅游资源,提出 “大天堂寨旅游区”发展构想,并围绕景点规划、建设 “中国最长、华夏最美”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着力做大旅游景区,提升旅游品位;积极创建并成功获批“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开发长寿特色产品,提高金寨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2015年,该县接待游客首次突破650万人次,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如今,全县一大批群众依靠发展农家小院、搞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住上了“旅游房”。三是发展好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国家能源局已经将金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创建100%非化石能源示范县。全县已经建成1.2万口农村户用沼气池、38万千瓦小水电、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22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同时,引进了协鑫、山路、阿特斯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预计3年内,金寨新能源产业产值将会突破100亿元,2020年全县清洁能源将达到300万千瓦,届时金寨将成为安徽新型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能源县。
(三)坚持把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着力做好双轮驱动文章。所谓双轮驱动,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驱动。老区穷就穷在工业,老区的希望也在于推动工业化。为此,该县坚持集聚发展,举全县之力建设现代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土地向大户和企业“三集中”。一是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叫停全县所有乡镇工业园区,推动所有工业向现代产业园区集中。3年来,现代产业园完成政府性投资46亿元,8.68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平整土地1万亩,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6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197家,框架基本拉开。推进实施一批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重大项目,累计引进项目119个,协议引资规模达到25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央企投资项目4个、上市公司12个,初步形成机械加工、新型建材、电子及新材料、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同时,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按照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要求,设立2100万专项基金,整合近3亿涉农资金,对茶叶、板栗、毛竹等8大特色农林产业,分别由县领导领衔主抓,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考核办法、一抓三年的捆绑推进办法,加大培育扶持力度。3年来,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63家;家庭农场从无到有,新增435家;引进中国供销农批、谢裕大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总数达69家。二是因地制宜实行搬迁。整合库区移民帮扶、扶贫、危房改造等各项惠民政策,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与美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较差的高寒山区、库区一线贫困户,结合中心村庄建设,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迁移,大力推进农民下山进城。目前,全县已建成移民点13个,安置搬迁2000户、6500人;2014年规划实施的仙花县城安置点和全军、花石3个中心村庄安置点,搬迁库区移民1726户、6841人。
(四)坚持把产业扶贫与智力扶贫结合起来,着力做好精准扶贫文章。不断深化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组织县乡村干部逐户调查、倒排核准、公开评议,做到一户不漏、一户不错、一户不假;设计了10项脱贫措施“菜单”,让贫困户结合实际自行选择,使脱贫措施与贫困户的需求有效对接,确保扶持措施对症下药;落实“四级四帮”责任制,实行县领导帮扶到乡镇、县直单位帮扶到村、乡镇帮扶到户、党员干部帮扶到人,确保每一个重点贫困村都有单位联系,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责任人;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建立特困救助基金,及时解决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一方面实行产业扶贫。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探索村级与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注入扶贫资金,结合产业扶贫,尝试贫困户“入股分红”。目前,全县基本做到每个村都有1个以上特色项目和1-2个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实行智力扶贫。整合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大力推进“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重点对农村18-45周岁劳动力开展机动车驾驶、计算机操作等10余项专业培训,努力拔掉“穷根子”、摘掉“穷帽子”。坚持把职业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群众就业收入的重要手段,在职业学校中组建金寨县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在全县广泛实行“1+1+1”培训,即:让每1户贫困家庭都有1人以上参加培训、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目前,全县已培训4000人次,基本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2013年、2014年,全县共有8.14万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子,脱贫人数是过去的8年之和,贫困发生率降低了14个百分点。
(五)坚持把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结合起来,着力做好深化改革文章。一是着力激活市场主体。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方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近2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2亿元,支持鼓励全民创业,推动更多社会成员兴办经济实体;全面启动并完成28家国有企业和20家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交通投资公司,城市基础建设融资17.8亿元,并积极推行PPP融资模式;在全县224个村组建224家创福公司,大力支持村级组织流转撂荒耕地、荒山、荒坡、荒水等资源,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集体经济。二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结合实际,整合分散在财政、药监、科技、商务等19个部门的涉农机构,成立农业发展委员会;整合县党史研究室、县志办、档案局、博物馆等机构,成立党史县志档案局。同时,深入推进县直相关部门整合撤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明晰职能划分,突出服务功能,用政府权利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着力创新工作措施。坚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组建招商分局,在全县各单位中明确1名以上专职招商人员专司外出招商,努力构建大招商格局。进一步创新招投标方式,坚持招大引强,实行打捆公开招标、单项签订合同、企业投资建设、业主分期付款,有效地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进一步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户管”,开展支农资金整合,大力培育农村经营主体,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房、宅基地抵押,等等,着力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引导性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公平结合起来,着力做好社会治理文章。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改变感、公平感。一是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坚持“财政再难不难民生项目,资金再紧不紧民生投入”,在精心实施好全省确定的33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自主增加了60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农民建房保险、“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小区整治提升等多项民生工程。二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直面城市和乡村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以文明、卫生、园林城市“三城同创”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为抓手,强力推进城市拆违拆迁、城乡环境治理。整治县城居民小区和公交,平稳投放出租车328辆,清理超容积率小区11个,收回企业闲置土地近100亩,清欠土地出让金4.05亿元,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坚持把法治思维运用到拆迁工作中,让利于民,依法拆迁,拆出公平正义。对“钉子户”不让步、坚持依法办事。对当事人的诉求,于法有据的,坚决支持、及时妥善解决;于法无据的,决不肆意突破法律“和稀泥”、搞“花钱买平安”那一套。
(七)坚持把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结合起来,着力做好社会环境文章。紧紧抓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机遇,坚持把作风搞正、把工作搞实、把矛盾化解、按规矩办事,以党风政风带民风、党风政风民风一齐抓。一是严格抓政风。严格规范公务接待、会议活动等行为,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公务用车统一张贴标识,坚决制止“舌尖上浪费和车轮上腐败”;全面实行单位“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干部人事、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等“四不直接分管”制度;成立规划、土地、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等专门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最大限度地让公共权力通过集体决策来实现阳光运行,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二是着力改民风。全面开展居民居住环境集中治理,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现象。同时,在扶贫工作中,坚持做到救急不救贫,注重调动群众自己主动参与。比如,在光伏扶贫工作中,贫困群众必须自己出一点资金;在“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中,探索收取环境卫生保护费等,着力激活群众自己主动整治环境的热情和意识。
(八)坚持把正风肃纪与树立正确导向结合起来,着力做好党的建设文章。一是建立严管机制。坚持严是爱、松是害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研究制定了40条关于工作作风方面的纪律,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对不良风气和行为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严防少数党员干部”小病拖成大病”。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巡查工作机制,组建县级巡查工作组对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进行全面巡查,现已移交案件线索38条、立案30件、涉及30人,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了有效查处,赢得了广大基层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走出了新时期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同时,进一步强化问责力度。整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效能监察室,设立县委、县政府督查办公室,强化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先后对200多名干部实行了通报批评、责令检查、责令待岗、诫勉谈话等不同形式的处罚,责令3个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人代会作检讨,对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不力的5个单位主要负责人采取停职离岗专抓措施。二是树立鲜明导向。明确提出在招商招工、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美好乡村和文明创建“五个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出台县管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优先听取分管同志的意见、建议,大胆启用敢于负责、敢于突破的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机关干部大轮岗,并延伸到乡镇中心学校、中心医院和乡镇计生办、财政所;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开选聘紧缺性专业领导干部和紧缺性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三是实行精准考核。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研究、制定了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以及一般公务员等4个量化考核实施意见,对干部实行量化考核、精准评价,按2︰3︰4︰1的比例确定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并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努力推动干部走到干事创业的轨道上来。
二、面临形势的分析
“十二五”,是金寨发展史上速度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时期。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视察,全国人大集中帮扶实施“5十1”项目,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战略部署,都为老区金寨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关键时期,金寨既面临着发展大势总体向好、政策机遇多重叠加、发展基础日渐积累、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等有利因素,也存在着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下行压力仍在继续、新旧功能转换艰难等不利方面。总体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大于压力。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底子薄,加快发展压力大。2014年,金寨县实现GDP83.5亿元、较上年增长4.1%,完成财政收入7.78亿元、增长29.5%,但两项指标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8%和11.2%、全省平均水平的36.3%和19.2%;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8.5%、全省平均水平的87.3%。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仅为86.4%,除资源环境指标达标外,其余五大类指标均未达标,指标完成最好的是民主法制建设、达到97.7%,最差的是经济发展、只有67.5%,特别是人均GDP指标严重落后,实现程度不足40%。“十二五”期间,全县人均GDP年均增速为6.1%,若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则年均增速必须保持在19.2%左右,难度很大。
2、贫困人口多,扶贫攻坚任务重。由于“造血功能”薄弱、脱贫与返贫交织,因此,部分群众虽然脱贫,但只是低水平的和极不稳定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疾病就容易致贫和返贫。2014年,金寨县虽然减少贫困人口2.43万人,但经认定,全县仍有重点贫困村71个,占全县总村数的31.7%;贫困人口10.61万人,贫困发生率15.8%。全县1.83万户贫困家庭有重大疾病或残疾、占贫困户总数的40%;1.02万人贫困人口丧失劳动力,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0.68万户、2.24万人劳动力素质低下。而这些贫困人口又大多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生产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群众生活十分困难,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难度巨大,返贫现象比较突出。
3、基础设施欠账多,发展保障能力弱。主要是水利、交通和城镇配套设施等方面欠账较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解放后很多年来,金寨都是路到地头死,从外面来老区,基本是交通的末端;从金寨走出去,到省城合肥需要一天,从本县南部天堂寨到县城也需要半天,非常不方便。截至目前,全县有公路3498km,其中高速公路87km、省道227km、县道584km、乡道448km、村道2152km,公路技术等级总体较低。虽然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县内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建设资金不足,乡村道路及与周边连接的通道建设等级不高,公路安保防护措施无法全部实施,道路防护标准较低,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少数村民组仍未通公路,交通制约仍很明显。另外,金寨有史河、淠河两大河流,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有101座。山高水急,大部分河堤和中小水库、塘坝多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基本是毛石干砌而成,大部分无管理、观测设施,一遇暴雨,极易成灾。城镇建设也存在较大问题,老县城地下管网标准低,部分地段尚未修建下水管道;虽然201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44亿元,增幅居全省之首、创历史新高,但与现在的城镇化发展要求相比,投资缺口仍然较大,地方融资越来越难、上级投入又是杯水车薪,矛盾非常突出。
4、民生需求多,社会事业改革任务重。与发达地区相比,金寨的文教卫体科等社会事业发展也很落后。一是医疗保障不足。国家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是1.88,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是 2.07、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1:1-1:1.2、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张。截止目前,金寨县分别为1.43、0.63、2.27:1和2.5张,缺医少药、设备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乡、村医疗机构根本保障不了群众就近看病的基本需求,经常是县城医院人满为患,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必须加快。二是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按照2014年统计报表, 全县235所义务教育学校中达标的仅有71所,达标率为30.2%,其中初中41所、达标22所、达标率53.7%;小学194所、达标49所、达标率25.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反差大,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教职人员派不去、留不住,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大部分年龄都在50岁以上;边远地区因农村小学集中办学,给农民增添了经济负担和安全担忧,学生就学行程从几公里到上百公里,寄宿、陪读增加了农民家庭的经济压力。三是文化建设空缺多。农村文化室建设差距较大、效益不高,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的修缮、保护和利用还存在教多问题,尤其是部分革命文物由于年久失修,已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文化设施的运行管理经费缺口较大。四是养老、低保比例小。截止目前,全县城乡居保参保缴费的只有30.2万人,选择3档以上参保缴费的7.8万人,仅占总缴费人数的25.8%,参保率偏低;城镇低保3159户、5641人,占非农人口的比例为6.6%;农村低保18692户、29704人,占农业人口的比例为5.1%,城镇低保最高标准为370元/人•月,农村低保最高标准为150元/人•月,保障水平较低。
5、人均财政收入低,财政保障能力弱。财政收入规模小、依赖性大、负债率高。“十二五”期间,金寨县的财政收入虽然实现了较大提升,翻了一大番,但仍属于吃饭型财政,加快发展仍然依赖上级投入。2014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7.78亿元,实际支出34.6亿元;2015年,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实际支出41亿元。
6、人口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全县68万人口,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7.2万人。农村缺乏致富带头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比例偏小,参加过农业技能培训的约在20%左右。在家务农的劳动力有50%的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农业产业经营人才少、致富带头人少。。企业缺乏专业人才,机床、模具等技术工人和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硬性缺口在1000人以上,虽然一些企业技术工人的工资达到了4000元左右,但是县内缺乏这样的人才,从县外又很难招进这样的人才。
7、劳动力外流严重,本地发展劳动力严重不足。劳动力总体富余与县内工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的矛盾比较突出。全县共有劳动力4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2.5万人,外出务工1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0.1%,农村留守人口基本是老弱病残,新农村建设缺乏生力军。现代产业园区劳动力缺口大约在3000人左右,企业生产缺少产业工人。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组织、发动农村一些劳动力进了园区,但来来去去、进进出出,缺口仍然很大。
8、群众思想保守,发展意识不强。梅、响两库淹没了金家寨、麻埠和流波三大经济重镇,也阻滞了全县人民商品意识的培育。1984年前后,金寨县燕子河等山区还有部分农民羞于买卖农副土特产品。他们在农贸市场卖东西时遇到熟人都要藏起来,根本没有商品意识。放开搞活、发展商品经济、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十分缓慢。
9、生态环境要求高,补偿标准低。金寨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了277万亩生态公益林,而生态公益林补偿和退耕还林补助标准都很低,一亩公益林一年只补助15元,远远低于木材经济利用价值,这就是守着金山银山、却要端着饭碗要饭的根本原因。仅仅是为了合肥市的饮水安全,金寨县就不得不取缔梅山、响洪甸水库的网箱养鱼,涉及近千户群众,每年减少收入超亿元。
10、产业基础差,科技创新能力弱。目前,金寨县的一产比重较大,二产、三产比重较小。同时,农业比重虽然大、但是总量又狠小。2014年,金寨的一产比重占全县GDP的21.7%,但总产值才18.1亿元。二产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差。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入驻的189家企业(已投产106家)中,有20家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税收贡献几乎为零。即使是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是在低端加工和代加工环节上徘徊,自主品牌、深链条开发力度不够。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
作为革命老区的金寨县,近十多年来,曾经迎来了两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次大的发展机遇:2003年8月16-1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同志来金寨调研,帮助金寨协调高铁、高速“两路”从县境经过并提前开工,打通了金寨闭塞的交通环境,为金寨腾飞插上了一对“翅膀”。现在,金寨火车站每天停靠动车43组,每天人流近千人;高速开通了三个道口,全县半数以上乡镇交通变坦途。
第二次大的发展机遇:2012年6月19-20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来金寨调研后,决定由全国人大机关对金寨进行结对帮扶,集中实施“5+1”项目,同时,催生安徽省出台了“抓金寨、促全省”的扶贫战略,金寨的扶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迎来了前所未遇的发展机遇。
笔者认为,金寨当前正值第三次大的发展机遇来临之际: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去年11月29日发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安徽省委、省政府去年11月29日作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办、国办今年2月15日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二是国务院去年6月1日批准实施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安徽省政府去年12月2日出台了《安徽省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三是在此之前,2013年2月4日国家扶贫办和发改委批准实施了《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2012年,安徽省也曾出台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都将金寨这样的老区列入重点扶持范围,都给金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央在支持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利于金寨老区发展的政策很多,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把支持老区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优先安排。按照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在组织编制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十三五”专项建设规划时,对老区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都将予以重点考虑,并优先将具备条件的项目纳入规划范围予以支持。按照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总体要求,国家还将重点支持和引导具备条件的老区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向中小城镇转移,推动就近就地城镇化。
二是支持老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相关文件提出,加快建设一批能够辐射带动老区加快发展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支线、水利枢纽、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加快完成审批或核准,推动尽早开工建设,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加快实施社会事业领域的重大工程,努力提升老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在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时向老区倾斜。稳妥推进老区能源资源开发,支持老区因地制宜发展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推动具备条件的老区尽快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是支持老区扶贫对象、优抚对象等特定人群脱贫发展。在老区中,优先推进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五个一批”扶贫工程,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老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加快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农村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村电力保障等重点民生工程,对老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实行优先覆盖。努力增加以工代赈规模,加大农房抗震改造力度,进一步向老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研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政策,为缺乏劳动能力或因病返贫、致贫的特困户、特困人群提供兜底性保障。研究出台政策,提高优抚人员抚恤标准。
四是支持老区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相关老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平台,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老区转移。加大农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农林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以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推动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持相关老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加大对跨区域旅游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建设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经典线路,优先支持老区发展红色旅游。
五是支持老区开展先行先试探索。进一步建立健全改革试点示范推进机制,加大指导和协调力度,在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小城市改革试点、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对有关老区予以优先考虑和积极支持。支持具备条件的老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老区贫困县激励、约束和退出机制。
安徽省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十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据此,金寨可以整合开发金寨钼矿资源、推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和建设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等。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着力提升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据此,金寨可在梅山、响洪甸水库推广生态自然增殖技术,发展有机渔业和休闲渔业;推进茶产业振兴,围绕六安瓜片等精品茶叶,大力推进主产茶区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和标准高效茶园、茶厂清洁化建设;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发展山区高山蔬菜;改造提升桑蚕基地,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支持毛竹、板栗、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培育具有大别山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和重要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据此,金寨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大汤家汇等重要革命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天堂寨生态养生之旅等国际旅游线路,培育多彩大别山之旅等国内精品线路;积极推进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等旅游交通干线建设,加快改善景区间的交通衔接,实施交通干线与3A级以上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四是优化城镇体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促进县城提质扩容,加快发展小城镇。据此,金寨可加快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推进创建国家试点,促进地下交通、停车场、商业设施等多种形式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创新试验。五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据此,金寨可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渠道,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优先将城市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其他生态敏感区域的乡村,实现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六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据此,金寨可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建设光伏电厂和创建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县。七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据此,金寨可加大天马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史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加强大中型水库上游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八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据此,金寨可重点办好金寨职业学校,建立适应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办好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每个乡镇办好1所卫生院、每个村建设1个标准化卫生室;加强以县急救中心为龙头、全县急救网络医院和中心卫生院急救站(点)为支撑的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九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打造多元扶贫载体,大力开展社会扶贫。据此,金寨可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规划和帮扶措施,提升扶贫资源精准化配置水平;建立健全定点帮扶机制,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强化驻村工作队帮扶,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定点帮扶单位、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大力实施光伏扶贫,为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和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积极开展智力扶贫,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新生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库区移民避险解困等工程,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十是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在城乡发展一体化、投融资、生态文明建设、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据此,金寨可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验、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等工作。
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包含着巨大的红利,将是金寨“十三五”大有作为、加快发展的“催化剂”,用足用好用活这些政策,必将促进老区金寨加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