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无数的共产党员舍身取义、前仆后继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其中就有党员干部沈因洛的身影。他平凡又伟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沈因洛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一样,为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96岁的老者沈因洛,是一位从抗战的烽火中走过来的老共产党人,他生前履行着誓言,身后留下了口碑。他用“生前身后”的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优良品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承诺,更是责任与担当。
是否记得“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壮志豪言?沈因洛生于1920年12月,在抗日战争中,他毅然弃医从戎,到达革命的圣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事业中,曾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在解放战争中,参加过中原突围。在烽火的战争岁月中,他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茁壮成长为一名军队的干部。正如他所说“每参加一次战斗,每记录一笔伤亡,都激起我对侵略者的仇恨”,所以才能打败侵略者,赢得伟大的抗战胜利。“心怀信仰,对党忠诚”是那一代经过战火考验的共产党人所具备的特质。和平年代,更应“继承”老一辈的宝贵“战争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和平“长治久安”。
是否记得“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的奋斗岁月?1961年初,沈因洛接到中央的“一纸调令”,离开热爱的部队,开启了“建设武钢”的新征程。他身穿褪色的军装,肩背部队发的旧挎包,携带军用水壶,骑着半新半旧的自行车,足迹遍布“十里钢城”的各个角落。他了解到几万人上班,天天爬火车,既辛苦又危险,就采取“加钢筋、加水泥柱、搭桥”的办法,很快就建好火车站。改善了基础条件,积极向上反映情况,将闷罐车改成客运车,还增开班车,广大干部职工皆大欢喜。经常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干部职工完成一米七轧机建设和投产的工作,改变了国家钢材品种结构,让武钢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是否记得“为党工作尽心尽责,为民服务无怨无悔”的组织情怀?1982年,沈因洛从武钢调任湖北省委工作,时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沈因洛说:“担任组织部部长是组织的信任,要确保秉公办事,就得减少亲属照顾的可能,更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
对家人严格要求。本来妻子也能随他,从武钢调任省直单位工作,但他坚决不同意,让其继续留在武钢,并做其工作,让妻子退休,避免被单位特殊“照顾”。就连自己最疼爱的外孙女,也没有帮其安排工作,而是鼓励外孙女“全世界都看中国,中国就看上海”,让其去上海闯荡。结果没成功,还是外孙女的同学帮忙才找到工作。
工作期间,没有收受任何单位的“土特产”,其中一次到随州调研的经历让同行人员印象最为深刻。当时市委书记说:“一点新茶,略表心意。感谢省委省政府对随州工作的支持。”沈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感谢支持,主要是通过工作来表达,不是用这个方式来表达。这个不可以,不符合中央的规定。”而后,随州的书记又说:“那就收钱,大家买吧。”沈书记强调说:“买也不行,要买茶叶,买任何‘土特产’,都应该在商场,而不是在官场。”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降低对自己的标准,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1988年,沈因洛担任第六届湖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下乡调研,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打下坚实基础,获得党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可。1955年离任后,沈老坚持参加退休党支部的各项活动,按时且多缴纳每月党费,起到很好的带头引领作用。坚持学习,每天收看《新闻联播》、阅读党报党刊,坚决拥护和支持习总书记,能复述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在病重期间,依然坚持学习,让旁人诵读最新的中央文件。这种忘我的学习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借鉴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