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邢济萍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苦难的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连续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重重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震撼世界的长征。这场人类历史的空前壮举,不仅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而且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长征历程 气壮山河
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剿”、在极端艰险条件下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参加长征的主要有四支红军队伍: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开始实行战略转移,10月16日在江西于都河畔集结完毕,从17日开始踏上征途,行程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转战近万里,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是长征中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部队。红四方面军,1935年三四月间离开川陕苏区,行程一万余里,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后同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地区出发,行程近两万里,1936年10月22日到达将台堡(今属宁夏),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史沫特莱曾说过:“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红军的历史性意义,它们更不能描绘出几十万参加长征的部队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红军在长征中,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敌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经受的是难以言状的困苦,缺衣少食,环境险恶,然而即使这样,这些红军将士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英勇牺牲而前仆后继,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长征历程气壮山河,红军事迹可歌可泣。我在这里仅举两例。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率领全师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付出重大牺牲,他本人也因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而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1934年12月18日清早,敌人用担架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准备向上司邀功。当行至道县将军塘自然村时,陈树湘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巨痛,把手从伤口处伸入腹部,拽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他用钢铁的意志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英雄的红军也用鲜血绘就了一幅最悲壮的画卷。
长征途中最艰难的路途就是爬雪山、过草地,班佑河则是过草地的结束地,渡过班佑河就有人烟有粮食了。今年6月,我怀着崇敬心情来到班佑,被眼前的烈士纪念碑深深震撼!这座为纪念红军长征过草地在班佑河畔一次牺牲人数最多的数百红军烈士而建的纪念碑,呈现的红军形象并不像以往那样高大威武、气宇昂轩,而是双目紧闭、相互倚靠而坐,怀中还抱着枪!这里蕴含着怎样一个故事啊!时任红三军十一团政委、后来的开国上将王平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红三军在草地里走了整整七天,终于进到班佑。我们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已经走出七十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命令我带一个营返回去接他们过河。刚过草地再返回几十里,接应那么多掉队的人,谈何容易。我带着一个营往回走,大家疲惫的抬不动腿。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对岸观察,那边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带通讯员和侦查员涉水过去看看情况。一看,哎呀!他们都静静地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个查看,全都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呀,他们一步一摇地爬出了草地,却没能坚持走过班佑河,他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个一个把他们放倒,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走得舒服些,一方面再仔细地检查一遍,不能拉下一个还没有咽气的同志。最后发现有一个小战士还有点气,我让侦查员把他背上,但过了河他也断气了。我们满含泪水,脱下军帽,向烈士们默哀、鞠躬告别,然后急忙返回追赶大部队。”这段回忆作为碑文镌刻在了墓碑底座上,读完再仰望这群偎依而坐牺牲在草地上的红军战士群雕,真是让人肃然起敬,久久不能忘怀。他们没有牺牲在与敌搏斗的战场上和枪炮下,在即将跨出草地迎来生机之时,却被饥饿与严寒击倒,他们的牺牲同样壮烈,他们的形象犹如丰碑在我们心中高耸矗立。
长征精神 宝贵遗产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屹立不倒的灵魂。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长征精神做了高度概括,那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80年前的那场伟大远征,时时处处都体现着精神的力量。
长征是理想信念的宣言书。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天上每日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身着单衣草鞋翻越空气稀薄的高山雪岭,弹尽粮绝跋涉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仅靠每个人的两只脚,纵横十几个省,长驱数万里,要战胜凶恶的敌人和险恶的环境,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党领导的红军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坚信正义事业必胜作为毫不动摇的信念,正是这磐石和钢铁一般的信仰,才让红军创造了超越生命的奇迹。长征的胜利向世人宣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我们的政治灵魂和力量源泉。
长征是唤醒民众的宣传队。长征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进步和反动两种潮流的拼搏,长征用难以置信的壮举和无可辩驳的事实向民众宣传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进步必将战胜反动的真理,唤起民众千千万,同心干。长征中,红军所到之处真心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人民也将红军视为子弟兵。一位健在老红军回忆说:“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人民就会把你放在心窝!鱼水情深金不换,这是我在长征中悟出来的道理。”谁能走进百姓心里,谁就能赢得人民支持,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