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军长征在湖南的经历奠定了长征精神形成的坚实基础
湖南是红军长征中所途经的重要省份。不论是在历史的偶然性亦或必然性的作用下,红军长征在湖南的这一段经历注定是不平凡的。红军长征在湖南的经历既是左倾错误完全暴露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致于陷入生死攸关的境地,也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得以确立,“左”倾错误军事路线得以纠正,由错误走向正确,由颓败步入胜利的关键历程,在长征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是在湖南,红军将士普遍开始认识到博古、李德军事路线的错误,开始质疑长期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并开始自觉的尝试着解决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开始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从而使得中央红军摆脱了进退维谷的困境。这是红军长征中第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在湖南不畏牺牲、英勇战斗,冷静思考、深刻总结,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最终初步明确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和建议,开始展现出独立自主的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意味着我党逐渐开始走向成熟。可以说红军长征在湖南的这一段经历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所迈出的关键一步,特别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初步明确,“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受到普遍性、根本性的质疑,军事路线问题开始得到解决,为随后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等问题的全面解决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既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长征精神形成的坚实基础。没有红军长征在湖南的这一段经历,就很可能没有伟大的转折发生,红军长征也就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红军战士纵然多么英勇作战,视死如归,却不能“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样失败后的“长征精神”也就失去了其耀眼的光辉,失去了其催人奋进的内在灵魂。
(二)红军长征在湖南的斗争赋予了长征精神形成的强大动力
长征精神作为一种革命精神,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探求救国真理的伟大实践,源自于马列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导,它是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结合。红军长征在湖南的斗争对于长征精神的形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赋予了长征精神形成的强大动力。红军长征在湖南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冲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先后曾深入湘西、湘中、湘南等广大地区,转战数干里,传播了革命火种,扭转了红军的命运,并成功实现了原定战略意图。红军将士在湖南同敌人的斗争中、同“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的斗争中、同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初步凝聚,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湖湘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可以说,这种以中国工农红军为基干的革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就是长征精神。[8]人类的精神一旦唤醒,其威力将是极其巨大的。红军长征在湖南的斗争中所表现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对于随后的继续长征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未来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多次证明,什么时间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相反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和失败。红军长征在湖南正是因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才能保证党对军队的正确领导,才能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中坚持战斗,由颓败走向胜利,也才能最终形成伟大的长征精神。
(三)红军长征在湖南的光辉历程铸就了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
红军长征在湖南经过的县份多、地域广、影响大。从1934年7月23日(红六军团接受中央关于转移到湖南创造新根据地的训令)至10月24日(红六军团进入黔东与红二军团会师),任弼时、萧克等率红六军团奉命先遣西征途经湖南;从1934年10月12日(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苏区)至12月18日(黎平会议的召开),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六千余人长征进至湘南,并转进川黔边地区;从1934年10月底(红二、六军团会师)至1935年11月19日(桑植突围誓师大会举行),任弼时、贺龙等率红二、六军团在湘西建立根据地,开展斗争,其后誓师长征,挺进湘中,由湘入黔,北上抗日。这三支长征的工农红军队伍在先后一年半的时间里,途经湖南现在的9个市州48个县市区的广大地区,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长征史诗。[9]红军的指挥员和战士们在湖南极其艰险的环境下,毫不畏惧,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并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坚持战斗,一往直前,冲破了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并开始对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进行了斗争,初步明确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扭转了长征颓败的态势,使得长征开始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红军将士们在湖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对革命理想的忠贞;用一场场残酷激烈的战斗,展现着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体现着顾全大局的高尚情操;更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诠释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长征精神的形成和整个长征而言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军长征在湖南所表现出的这些崇高品质和优秀作风,在随后的征程中一以贯之,并不断的体现出来,成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得以取得胜利所依靠和凭借的巨大精神力量,也即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
[1]张英琦.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试论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3.(3). [2]夏远生.五岭透逸腾细浪—红军长征在湖南[J].学习导报,2006.10. [3] 王淼生.红军“长征精神”研究[J].军事历史研究,1990 (3). [4]夏远生.五岭透逸腾细浪—红军长征在湖南[J].学习导报,2006.10. [5]刘伯承.回顾长征[J].八一杂志,1959,10. [6]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0-23. [7]张小军.论长征精神的形成[J].政工学刊,1996,11. [8] 胡志芬.永远弘扬的长征精神[J].理论纵横,1990 ,( 4). [9]夏远生.“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在湖南的长征与湖南人的长征[J].新湘评论.20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