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春,在三年困难时期,王昭奉命奔赴青海高原,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省长。他面对着由极左思潮造成的民族不团结,生产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的局面,亲自深入农村、牧区了解情况,体察民情,着手发动群众搞好春耕生产,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在初步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后,王昭为了彻底改变青海的面貌,制定建设新青海的蓝图,根据省委决定,他带领工作组进行调查研究。王昭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边看边想,心中绘制着新青海的蓝图。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不变青海誓不休。”王昭同志为大西北的祖国建设、为大西北的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4年9月18日至25日,青海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在西宁市召开。王昭省长到会作关于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大会选举以省长王昭等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8人。会议通过了第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名单,民族委员会由114人组成,王昭是委员之一。王昭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向大会汇报了青海农牧业恢复、发展的成就和建设新青海的设想,受到代表们的赞扬。《人民日报》还报道了王昭深入调查研究的事迹,并号召领导干部要下去,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表扬了王昭,称王昭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模范,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就在那一年,周恩来总理提名王昭为副总理候选人。调查结束后,王昭写了详细报告,谈了他对青海现状的认识和改变青海面貌的设想。青海省委对王昭的调查情况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根据青海的实际,初步制定了建设新青海的蓝图。不知从何时起,青海各族人民不再叫他王书记而称他“王青天”。农牧民说:“王省长是真正的共产党,是千年不遇的王青天!”这一称呼很快传遍西北数省至今,一提“王青天”就知道是指王昭。⑥
“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于1970年2月12日在青海省西宁市狱中逝世,年仅53岁。1977年12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予以平反昭雪,1978年1月27日,中共青海省委举行王昭同志追悼会。1978年1月28日,将其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王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在青海省日月山上人民勒石纪念王昭。一个用黄河石石头造型的纪念碑,刻石纪念有:“民为贵——王昭同志您慢慢地走。”没有落款,下面放着供品,应该是一块民间纪念碑。可见人民群众没有忘记王昭。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写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9卷,于1986年6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卷刊登了由姜廷玉、王诚、李运亨撰写的《王昭》一文。1987年,在王昭诞辰70周年,即王昭逝世17周年之际,由中共青海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和中共河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委员会共同编辑的《王昭纪念文集》出版了。它是许多怀念王昭同志的人们内心情感表露的一个缩影。胡耀邦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彭真、杨得志、刘澜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写了题词,刘澜涛同志还为本书作了序。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始建于1974年,位于省会石家庄西郊,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系河北省民政厅直属事业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直廉政文化示范单位。纪念园主要纪念建筑设施有河北省英烈纪念馆、国歌广场、“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碑、河北籍或战斗牺牲在燕赵热土的革命先驱的墓、塑像和纪念馆。其中包括开国将军、指挥过解放石家庄的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王昭的墓地和塑像。2014年6月19日,为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委常委会关于开展学习王昭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指示精神,纪念王昭同志诞辰九十七周年,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王昭同志宣传纪念文章在《青海日报》连续三期专版刊发。
参考文献:
①《平山党史资料(第1辑)》1982年5月27日版。 ②魏士珍、杨法陶:《王昭三进石门》,《石家庄党史资料》第9辑,1989年5月出版。 ③曾思玉:《我的前一百年》,大连出版社, 2013年2月出版。 ④肖 青:《忆新保安之战》,《张家口文史资料》(第四、五辑合订本)1986年6月内部发行。 ⑤陶驷驹主编:《新中国第任公安部长——罗瑞卿》,群众出版社 1996年5月。 ⑥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青海省志•政事志•省政府》,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5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