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天津2016年11月21日电(赵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苍老却又浑厚的声音在不大而又摆饰简单的小屋里回响,老人讲到当年远征抗战的日子,不禁声音颤抖得唱起了这首歌,浑浊的双眼闪闪发亮……
2016年11月20日,河工大材料学院团委实践部有幸联系到了92岁的远征军老兵关振国爷爷并到其家中拜访,老人家为我们讲述了当年自己作为抗日远征军的峥嵘岁月。在采访的过程中,关爷爷多次讲到动情之处饱含泪水。阵阵寒意被阻隔在窗外,围绕在关爷爷身边的我们内心被久远年代炽热的革命热情深深的感染着。
满腔热血,投笔从戎
关爷爷年轻时命运坎坷。1943年,老人家18岁,身为北京人的他家乡已被日军侵占了多年,12岁的小小年纪已失去了双亲。后来时局动荡,跟随姑母从北京徒步逃难奔向在重庆的哥哥,青春年少,满怀一腔抗日激情。当时的重庆爱国情绪高涨,正直远征军征兵时节,年仅18的关爷爷像众多文化青年一样义不容辞得报名参加了远赴缅甸的远征军,随后便开始了长年的抗日生涯。关爷爷投笔从戎的事迹也受到了中央的称赞与报道,《宛平青年关振国投笔从戎》被当时众多报刊报导。很可惜资料在后来的战争年代不幸遗失。关爷爷极其家人也表示很希望能找到当年的报纸,留作纪念。
奋勇无畏,战火青春
经关爷爷讲述,当时的士兵大多都是学生军,都是正值青春年少的年纪。自己被分配到新一军38师直属炮兵团,美式装备比较先进,跟日军交火,日军根本不是对手。但那时候日军还不是最大的敌人,最大的敌人是当时周围复杂的密林环境。老人抗战时当过炮兵,做过坦克兵,让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挖战壕和沿提,没有工具就用手挖,在战壕里边两天一夜只有两袋小小的饼干,荒郊野外,听着野人的嚎叫,只有战友和规律的心跳声为伴。和战友住在江边扎营休整时,理应感到疲惫的他们,却是摸鱼唱歌,青春年华的他们,为国家奉献没有一丝劳累。
在我们的采访中,老人家也多次表示,当时年少,尤其是处在一个爱国气焰高涨的队伍中,战友们都是有理想有报复的爱国青年,战争期间相互鼓励也憧憬着祖国光明的未来,对于上战场根本就没有丝毫害怕。问及在如此残酷的战争中有没有怕过什么,老人家顿了一下,激动的说:“不怕,死都不怕!唯一怕的时候就是出发前团长训话,不遵守纪律就枪毙。”“中国军人是真正的好男儿,每次打仗都是我们冲在前面,冲锋陷阵的是我们。美军不比我们,他们是怕死的,他们只是在后面负责后勤装备补给。”、“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上许多人参军不是为了一口饭。我们一个战友生在法国,回国参军。我们是为了一口气。”老人家言谈致此,激动得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眼泛泪花。
往昔之忆,今夕之思
1945年回国后,关振国回到了祖国,从此再未回到部队。“那时候,我们很多青年人都认为战争结束了,不用打仗了,纷纷请假回家。”回国后的日子却也举步维艰,动荡的局势让生活也并不容易。老人家先是找到了一份临时工,工作期间巧合得遇到了当年的同学及战友,受邀再次继续了学业,后来由于时局动荡,关振国最终没有大学毕业,他回到铁路局做了一名临时工。北京解放后,他留在了铁路系统,并一直工作到退休。老人和家人提起远征军得到正式承认的时候都激动不已。历史不怕曾经的伤痕累累,只怕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们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