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线建设的宝贵启示
总结回顾毛主席的三线建设思想和三线建设精神,能够得出这样一些启示。
1.要弘扬三线建设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线建设是在国民经济调整刚刚完成的时候进行的,国家的物质条件还很不丰富,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这些都给三线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三线人”面对这些磨难,经受住了考验。从全国四面八方调集来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解放军官兵,都是我们的技术骨干和政治骨干,当时叫作“好人好马上三线”。他们放弃了比较好的城市条件,在“天当罗帐地当床”、“两块石头一口锅”的艰苦条件下,毫无怨言地来到祖国的西南、西北。没有汽车和公路、铁路,靠人拉肩扛,把机器运进深山峡谷。没有住房,风餐露宿,建立起干打垒式的简陋棚屋。更为宝贵的是,他们长期扎根这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用自己宝贵的年华浇灌出的奉献精神,在今天,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也要看到,由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人忘记甚至背叛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腐败之风盛行。当前,中央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兴党兴国的大事,除了采取法律和组织手段打击腐败分子之外,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全国人民和我们的干部看到,正是当年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我们今天良好的物质生活打下了基础。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不要忘记这种奉献精神。
2.要提倡三线建设中形成的全国协作和讲纪律、讲规矩的作风
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支援内地落后地区。以攀枝花钢铁基地为例,参加建设的有冶金部、铁道部、煤炭部、化工部等13个部委,直接涉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几个省区,有关省区给予了大力支援,需要什么就支援什么。各行各业发扬协作精神,只要是三线建设需要的,一声令下,都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市场来配置资源是一个重要原则。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些人甚至个别部门,忘记了根本目标,把中央的要求当作耳旁风,我行我素,甚至对中央三令五申的问题置若罔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要强化讲纪律、讲规矩。三线建设的协作精神和纪律观念,是值得学习的。
3.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广大建设者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斗志昂扬、拼搏奋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经常向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使每一个员工正确认识为什么要进行三线建设,从而增强献身三线建设的自觉性,同时从物质文化生活上关心职工,保护员工的积极性。在组织上分别采用铁道兵、工程兵、民工等多种组织形式,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又培养出一大批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党政领导干部,为建设新的项目准备了力量。像胡锦涛同志当年就在刘家峡水电站工作,王兆国同志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后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现在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不轻松,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任重道远。要解决现实的众多矛盾,必须把党建设好,把干部队伍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好。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要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扬三线建设的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为主的对外经济战略。我国GDP对外贸的依存度很高,世界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东部沿海的对外出口出现了困难。中国经济必须开创新的市场和对外通道。世纪之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三线建设基础上,又新建了大批高速公路和机场,向西打开了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路。形成了西北部由新疆、内蒙古至俄罗斯、中亚五国、蒙古;西部由新疆、西藏至巴基斯坦;西南部由云南、广西至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通道,不仅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将有利于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东部海域冲突。从2013年起,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的西南、西北地区,也就是当年的三线地区,正好处于这一带一路的中央。向北,是陆上丝绸之路,向南是海上丝绸之路。三线地区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开辟这两个通道,三线地区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市场要素的交流渠道将得到更大拓展,弥补在创新意识和某些领域的短板,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突破点。三线地区要发扬当年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做对外开拓的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科书。30多年来,党史国史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党需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党史国史工作也要继续努力,为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而奋斗。
三线建设,是我们党史国史研究的一座宝库,而且是刚刚开发不久的宝库。这些年来,三线建设研究者抢救了一大批珍贵资料,出版了许多著作、资料和回忆录,从多方面为国家的精神和物质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较好地发挥了党史国史的鉴今与资政作用。我相信,随着三线建设研究和三线精神的宣传,三线建设精神一定能够发扬光大,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