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西路军鏖战永昌》(四十二)
红军奇袭黑马团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四日,大雪纷飞。中午时分,一匹急奔的战马打着响鼻,溅起几尺高的水花,嘶鸣着冲南泉河而过。飞驰到田家庄朱红色的大宅门前,马背上的骑士勒紧了马缰,战马立起双蹄,长嘶一声,骑士敏捷地翻身下马,向门前的哨兵敬礼后,拉着马进了田家庄。
他是从三十里外的永昌县城赶来的红西路军总指挥部青年科长姜启华。他单枪匹马冲破敌人的封锁,给驻防在这里的红三十军八十八师送来了总部的紧急命令。
师长熊厚发接到命令,立即召开师团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向参加会议的干部传达了总部指示,动员指战员们,一定要完成总部下达的战斗任务:消灭驻防水磨关的敌马家军,解除这股敌军对永昌城造成的骚扰和威胁,彻底打通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和西进部队的联系。
水磨关,东距永昌县城二十里,是个人口稠密,物资丰富的小村镇。隔河与北山脚下的红庙墩台相望,两岸陡窄处,悬空建有一座长约三十米的石墩木桥,似一把钳子一样,卡住东南向西北的路途。因地势险要,这里驻扎着敌马家军马彪旅的一个骑兵团,当地的老百姓都叫他们为黑马团。为什么呢?这骑兵团,所有战马都是清一色的乌溜溜黑马,士兵个个体格剽悍,打起仗来杀气腾腾,极其凶恶。他们穿着黑翻领皮袍,头戴黑羊羔皮帽子,脚穿黑色牛皮靴,平日里仗着有枪,手握那闪着寒光的柳叶儿马刀,凶神恶煞地招摇过市,欺压百姓,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
熊师长听完红军二六五团团长郑维山对水磨关敌情的汇报后指出:敌黑马团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又占据地理优势,是机动能力很快的骑兵,不宜强攻,决定采取奇袭军事行动,拔掉这颗钉子。
雪落着、落着,雪啊,掩埋了乡间的道路、寂静的村庄、冰封的河床,但掩埋不了英雄红军的革命战斗精神。午夜时分,师长熊厚发亲自率领二六五团团长郑维山,二六八团政委徐金树,带领四个特务连,兵分两路,沿南泉河两岸,披风冒雪,向水磨关方向进发。
夜,死一般的沉寂。敌指挥部里,团长马忠义抽足了大烟,来了兴头,和部下围在一起赌钱。就在这时,镇子里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和“轰隆!”“轰隆!”的爆炸声,马忠义大惊,知道红军来袭,赶忙扑灭了屋中的灯光,拿枪跨刀冲出屋来。马忠义平日刚愎自用,仗着自己骑兵的优势,根本就没有把红军放在眼里。不但把骑兵团布防在不适用骑兵作战的镇子里,营地设防也十分松懈。他跑出门来一看,水磨关整个镇子好像是炸了锅,四处乒乒乓乓的枪响,马忠义看到红军攻势猛烈,已经突进了镇子,把他的骑兵压到镇子里失去了优势。就组织敢死队抵抗,准备杀出镇子后反扑红军。
红军识破敌人的意图,组织猛烈的火力,把妄想突围的敌人压回到村中。黑马团的骑兵在村镇左突右冲,犹如困兽“嗷嗷”叫着乱窜。特务连的红军指挥员迅速南北夹击,把马家兵弹压到一条东西长数百米的窄巷中。红军战士上房越墙个个似扑食的夜老虎,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溃不成军。这时候的马家兵,好似煮到锅里的饺子,混乱中不是被红军的枪弹打死,就是被自家的兵马踩个半死。连冲到村西口的敢死队也被红军杀的掉头逃回镇子,黑夜中与自家人在街上冲杀起来,只打得白刃见血,叫骂起来,才知道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尔后,龟缩着跨桥逃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