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大门
游客雨中参观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残碑”罪证
日伪军关押惩罚中国抗日人士的地滚笼刑具
现代声光电技术再现林海雪原峥嵘岁月
博物馆讲解员向有课讲解日军侵华罪证
日本关东军当年炸毁的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就是这一段
七月底的一天,结束对北京卢沟桥、宛平城的参观,我又马不停蹄地乘坐高铁,连夜赶到了沈阳。这一站的目的地就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的不屈与日本侵略者的狰狞面目。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枪林弹雨,为了全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曾经那些大义凝然、宁死不屈的举动令我折服,也使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感到骄傲。
次日一早,沈阳天空下起了漂泊大雨。九点钟的时候,开馆了。随着沉重的大门被打开,一股悲凉的意境扑面而来。跟随着参观的人流,我进入了馆内。光线比较暗,装潢映衬着纪念馆的主题。我跟着讲解员,听着她讲述着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血色历史。
步入博物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那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北大营,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北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
听解说员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人群簇拥着,走过一个个展厅。向前走,我看着平顶山大屠杀未寒的尸骨,狰狞的表情是在痛诉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会不会在闭馆后的夜里,亡灵们会飘荡到日本战犯的蜡像前,哀嚎着,怒骂着;向前走,我看到了日军在东北的残酷统治,侵占大量的资源,在人体上进行实验,惨不忍睹;向前走,我看到了东北军民的抗日战争,狱中的赵一曼,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雪后的大片白桦林,重现了抗日战士围绕篝火团团而坐的露营场景。他们为了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将一代代传诵;向前走,我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着全国人民抵抗侵略者,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向前走,我看到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罪大恶极的战犯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受到了正义的审判。
记忆最深刻的是,整个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
在馆内,我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
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鬼子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捕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结尾,是关于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中国人民将战争魔鬼改造成人。1956年6月21日,我国政府释放第一批335名战俘,悔恨的泪水显示了人性的复归。
“那是为了将来,只有种下谅解、宽容的种子,人们才能好好相处。”这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